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曹利敏)毕业生留湘就业率常年保持在71%以上,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留潭”就业率超25%,位于全省医卫类高职院校前列;
连续3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驻湘潭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类单位”;
…………
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如何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高质量就业是立校之本’的发展战略,通过产教融合、访企拓岗、服务基层等‘组合拳’,全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从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建强的话里,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产教融合,打造就业“新引擎”
灌模、分割、填倒凹……日前,在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康泰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20多名学生正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制作义齿模型。学校将企业生产一线作为教学课堂,将实际生产流程作为学习过程,缩短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时间。
近年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新增了一大批“校中厂”“校中院”。“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克服了教育与就业脱节的问题。”刘建强介绍。
学校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把课堂从学校搬到医院,把企业和医院引入学校,依托13所附属医院和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打下基础。此外,学校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订单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如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办的“普亲”“一医”“中惠”等订单班,就是由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对考核合格的学生全部安排就业、特殊群体学生优先安排就业,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得益于产教融合,不少学生在毕业前就提前锁定了就业岗位。“我在校园里就参与过临床一线的实践,因此能更快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学校口腔护理专业学生欧阳婧仪在中惠时代口腔医院跟岗实习期间表现优异,得到一致好评,还没毕业便收到了入职通知书。
为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2024年9月,学校联合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及园区内的12家优质企业联合成立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学院,设立了产业学院班,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产、学、研、用”多元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校企之间不断碰撞出“火花”,进一步畅通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访企拓岗,铺设就业“立交桥”
“具体工作内容有哪些?工作时长有多长?待遇怎么样?住宿、用餐是否由企业解决?……”近年来,学校领导纷纷走出校园,走进多家企业考察,并通过扩岗位、拓渠道、强服务,为毕业生就业“铺路架桥”。
在扩岗位方面,近两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访300余家用人单位,进一步开拓市场化岗位资源,挖掘更全面、更细致、更准确的就业资讯。“这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体现。”校领导为学生“找工作”的举动,得到企业一致“点赞”。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开展访企拓岗,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数是当年毕业生人数的4—6倍,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夯实了基础。
在拓渠道方面,学校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推出多项支持政策,多途径促进学生就业。学校构建了“党委主抓、部门协同、校院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每年召开2—3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题会议,招生就业处和各二级学院每月组织开展实习就业工作例会。学校制定了年度就业提质行动方案,校领导深入二级学院现场“把脉”,协调解决就业工作,持续做好就业见习。此外,学校成立了13个校友分会,每年5月中旬定期举办校友专场招聘会,促进更多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在强服务方面,为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实现就业,学校创新实施就业帮扶“六个一”工作,即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落实一套帮扶措施、建立一份帮扶台账、发放一份求职补贴、开展一次家庭走访、帮助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形成了具有“医卫”特色的就业工作闭环体系。
服务基层,擦亮就业“金名片”
“以后调节血压,您要到医院进行专业监测,对症下药……”在湘潭市岳塘区昭山镇全科诊室里,不少患者前来求医问诊,学校毕业生刘彦博对整套流程早已熟悉。刘彦博作为湘潭市首批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生,毕业后正式入职乡镇卫生院。每次看诊结束,他都要和主治医生请教看诊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健康乡村建设,离不开年轻村医的力量。为此,学校培养了一批像刘彦博这样的乡村医疗人才。
为确保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学校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动向和专业改革趋势,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托13所附属医院,在临床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第二学年的专业核心课程从学校搬到医院,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重构,实行“学校+医院”共同管理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同时,学校定期举办产教融合论坛、师生同台技能竞赛等活动,有力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为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校与省内近200家基层卫生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2014年以来,学校承担省卫健委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工作,累计为全省培养基层医卫人才近2000人。2022至2024年,学校每年为衡阳市培养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120人,为湘潭市培养公共卫生医生本土化人才100人。这些学生完成在校学习和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后,全部在基层卫生机构定向就业,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均为100%。2018年以来,学校还承担了湖南省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和湘潭市助理全科医生免费培养等任务,每年超过1000人在湘潭市各医疗卫生机构顶岗实习,直接服务湘潭经济社会发展。一份份精彩的就业“答卷”,让一大批毕业生从校园的“小空间”走向社会的“大天地”,实现出彩人生。
编辑:谭尔豪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