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阳县石市镇,有一项堪称绝妙的传统工艺——竹木根雕。石市镇山水相依,温润气候孕育出漫山遍野的竹木,这些竹木材质上乘、纹理精美,简直就是为竹木根雕量身定制的好材料。当地艺人将竹木自然之美与艺术创造完美地结合起来,赋予每件作品鲜活灵魂。
据《衡阳县志》记载,石市竹木根雕的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朝。宋代的时候,学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多,工艺也不断进步。明清两朝,是竹木根雕的鼎盛时期,它的作品遍布全国各地的名楼古刹。这些作品的题材特别丰富,有的是根据神话传说创作的,像八仙过海的神奇、嫦娥奔月的凄美;还有的是描绘田园生活的,比如牧童放牛的悠闲、乡村集市的热闹。这些作品的刀法很细腻,线条流畅又优美,造型更是奇特巧妙。它们不仅仅是精美的艺术品,还饱含着石市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石市镇也因为竹木根雕在2008年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而且,这里的竹雕工艺品还多次被当作国礼呢。就像刘喜玉老人的“牧童放牛”竹雕,就由周恩来总理送给了美国总统尼克松,一下子让石市竹雕在世界上出了名。
竹木根雕的制作流程严谨且考究。材料多选自然风干且具可利用形态的竹木根系。选料时精挑细选,甄别优劣。开坯初步勾勒形状,浸泡使其质地更适宜雕琢。细刻环节是重头戏,艺人握刀要正,运刀要快,刻位要准,手随心意,行由心生,意行合一,于竹木之上精雕细琢。打磨则需顺着材质纹理,精心打磨后上色、上蜡,赋予作品完美色泽与质感。在传承之路上,湖南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梁丰助爷爷倾尽全力,引领众多年轻人踏上学艺征程,他们心怀敬畏,传承技艺,领悟文化精髓,让竹木根雕技艺之火长燃不熄。
石市镇的竹木根雕扎根在湖湘文化的土壤里,既有山水的柔美,又有人们的坚韧。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讲述者,把过去的故事和先辈的智慧、情感传递给我们,成为不朽的文化瑰宝。
(作者 衡阳县界牌镇银瓷完小小记者 王菲凡 指导教师 曾佳玲)
编辑:余杏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