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 · 治校 > 详情

【书记校长谈治校】唐振:种下善的种子

2024-05-06 11:07:18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唐振

图片1.png

长沙市天心区明德启南中学党支部书记唐振

人们把“心”比作一块田,所以有“心田”的说法。我相信在人心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种下善的种子就会结出善的果实。

我校确立了“善文化”的办学核心,以“培育至善至美的阳光少年”为育人目标,致力于打造“至善教育,爱己及人”的办学特色。

图片2.png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不断丰富“善文化”的内涵。学校传承“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上善若水”“仁者爱人”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挖掘党史知识中的“善文化”,同时以时代的道德模范的故事丰富“善文化”内涵,让学校弘扬的“善文化”既有传统底蕴,又彰显革命传统,同时又能体现出时代精神。我们还精心营造“善文化”校园环境,建设好“善文化”主题雕塑、“善文化”墙、“善文化”走廊、“向善”景观亭、“至善农场”等等,融入了学校“善文化”的精髓——“至善教育,爱己及人”,让这些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不仅要起到美化校园的作用,还要在潜移默化中润泽着师生的生命,涵养着师生的品格,成为师生心灵深处精神的灯塔。“环境育人”其实并不是一句空话,当师生门驻足向善亭下,仰望匾额上“向善亭”三个大字,心中也许会生出对“善”的敬畏和向往。

只是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善文化”能够更好地落地,更深地入心,我们在全体师生中倡导“视善、语善、行善、扬善”,并且一一落实到具体举措上。

视善,就是要让人看更多美好的东西。我们组织班主任老师编写《种下善的种子》校本教材,从感恩、尊师、修养、理想、责任、进取、生命等主题编写。邀请孔子第七十五世孙、福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孔海钦进校作“善”文化专题讲座。语文教研组带着学生走进国学经典,打开一扇扇传统文化的窗户,将“善”念植入心中。学校积极推进省级课题《党史学习与学科教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将红色基因、理想信念的“善”文化植根于课堂教学中。

图片3.png

语善,就是与人说话要语气和善,多说鼓励人、安慰人的话。我在本学期初的教师大会上,向全体老师介绍了积极教育理念,要求老师们更多地用正面的方式教育学生,多说鼓励学生的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同时这样也能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实际上,我校很多老师在工作中就是这样做的。如初三年级的孙萍老师,她每接手一个新班级,都会细心观察每个学生,找到这个学生的优点,然后在适当的时间、适合的场合对学生大加表扬和鼓励。孙萍老师所带的学生总是非常信赖他,学生们的成绩也随之水涨船高。我们同样鼓励学生之间用温柔的话语来交流,每个学期末都会评选“语善少年”。

行善,就是要多做善事。我们在全体师生中开展“日行一善”活动。鼓励师生在“照镜”行动中正心诚意,在“弯腰”中培养公德,在点赞中,学会欣赏,在“微笑”行动中习得礼仪。我们还建立“日行一善”台账,任命学生担任“善美观察员”,记录身边的善言善行,并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进行相应表彰。每到假期,我们也鼓励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以志愿者的身份为他人服务。每到学校的至善农场收获的季节,我们还组织学生把农场的果实和蔬菜送进敬老院,慰问老人。学校还把“善文化”和“清廉文化”结合起来,老师们以善育人,清廉从教,2024年我校被评为“长沙市清廉学校”。

扬善,就是宣扬“善”。校园里的展板,在讲述着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每周的升旗仪式上,表彰着上个星期校园里发生的善言善行;学校的公众号推送着师生的一个个关于“善”、关于“爱”的故事。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陈任楠先生暨35班”奖学金的扬善功能。2021年,校友们心系母校,感恩班主任,饮水思源,传承并践行着“善”文化,设立了“陈任楠先生暨35班”奖学金。我们每个学期举行一次颁奖典礼,邀请上级部门领导或者校友参与,做好颁奖典礼和获奖学生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这一奖学制度激励我校学子要有善心、有爱心、有感恩之心。

“善”是一件高贵的事,代表着高贵的灵魂。“善”也是一件朴素的事,在日常中,在小事中,在细节上。善会吸引善,善也会激发善。就这样,在明德启南中学“善文化”的分为愈发浓郁。那颗种在心田的善的种子,已经扎根、发芽,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在风里摇晃着沉甸甸的树冠。

(作者系长沙市天心区明德启南中学党支部书记)

编辑:李薇薇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