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烟卡”在广东、湖南等地小学校园流行起来,成了不少小学生的“新宠”。“烟卡”,即从卷烟盒上剪下烟标,再折叠制作成纸牌大小的卡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些学生拍“烟卡”上瘾,以至于沉迷其中,甚至脱离了游戏层面。从报道看,这些对“烟卡”欲罢不能的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会特别留意垃圾桶,搜集路边别人丢弃的烟盒,甚至专门去垃圾中转站搜寻。与此同时,在校园周边商店与网络上,也有人专门售卖“烟卡”。这引发了舆论关注。(4月7日新京报)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认为:让学生不再沉迷“烟卡”,还须褪去烟盒美丽的“皮囊”。
近期,空烟盒变成了孩子们的“宝贝”,原因之一是烟盒既漂亮又能玩。特别是烟卡上精美的图案、独特的品牌标识,以及烟盒本身坚固的纸质,都成为了孩子们喜欢它的理由。
为了更好地控烟,国外香烟推行“素面”包装。泰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还给香烟盒子加上恐怖的警示图片,目的就是为了让民众减少吸烟。如澳大利亚市面上的所有香烟包装不得带有醒目的商标或者绚丽的颜色,而是统一使用橄榄绿色包装盒,并在其正面印有规定的图像内容,包括不健全的人体部位、腐烂的肢体或是因受父母吸烟而病倒的儿童照片。在 2012 年使用了丑包装以后,澳大利亚的卷烟销量有了大幅下降。
而国内烟盒大多印上名山大川、历史文物等图案,给人一种“天高云淡”的诗意遐想。虽然烟盒上也标注了警示信息,但多以文字警语为主。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文字的警示作用被图案的诱导性抵消了。
吸烟是引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烟草导致的相关疾病。吸烟有害健康,但社会上仍然有很多烟民,更让人痛心的是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未成年人。
目前有些地方控烟工作仍存在吸烟率高、立法滞后、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特别是控烟宣传和监督管理工作力度普遍不强,远未形成全民控烟的良好氛围。要增强居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控烟意识和法规意识,远离烟草带来的危害,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必须在控烟宣传“加减”上做文章、下功夫。
要加大控烟的宣传力度。各地都应出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确保控烟工作有法可依,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大力开展世界无烟日、烟草控制大众传播等大型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吸烟和二手烟危害。控烟志愿者还可到学校开展“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新一代”宣传教育活动,想方设法降低青少年的吸烟率。
同时,还要努力减少烟草制品的吸引力。如烟草制作单位可增加烟草制品包装的警示图文、降低烟草制品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烟草产品采用普通包装可以减弱烟草制品的吸引力,祛除害人烟草制品的魅力;还可以限制烟草广告和促销,限制误导性包装和标签,并有助于增强健康警语的有效性。为此,烟草制品素色包装也建议在各地落实到位。
编辑: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