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新闻 > 详情

会同县城北学校:破解痛难点 构建家校共育新样板

2024-01-03 22:22:44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梁晓刚 龙俊杰 张丽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梁晓刚 龙俊杰 张丽

湖南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据统计,整个大湘西地区,超过60%的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等工业发达地区就业。青壮年的外出就业,实打实地解决了家庭收入问题,但也随之产生了新的问题——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系当前家庭教育的痛点、难点,也是家校共育工作难以突破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关注和国家政策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家长不配合、甚至抵触的现象,学校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还有些地方,家校共育生搬硬套,流于形式,事实上加重了家校负担,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反感——家校共育不同程度出现了“肠梗阻”。地处湘黔边界的湖南会同县,原本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家校共育的被动局面因一所新建小学的生动实践得到改变。

破题:找准教育缺位的“系铃人”

2018年8月,会同县新建的城北学校竣工投入办学,为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压力、化解大班额提供了3000余个学位。新学校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可谓全县小学最佳。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因学校地处县城边缘,家长们纷纷抗议将原一完、二完、三完学生分流到新校。不少家长跑到教育局、县委县政府抗议。眼看就要开学,但名单上的分流学生迟迟不来报到。后经教育局干部和学校老师包片联户逐一、反复做工作,学校才勉强开学。

学是开了,老师们却感到很“困惑”。后经调查,虽然属于城区学校,但城北学校农村学生占比达85%以上,留守儿童占比达70%,祖辈监护人普遍不重视教育,爷爷奶奶不懂怎么教育管理孩子,家庭教学缺位,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学习兴趣不高,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学业失督、心理失衡、感情失位,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普遍现状。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推崇“和乐育人”城北学校急于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冥思苦想后,她决定从家校共育入手。

校长饶菊芳,是扎根教学一线30多年的特级教师,也是一位吃得了苦、霸得了蛮、雷厉风行的“铁娘子”。在她的带领下,老师们从全员家访起头,逐步成立家委会,组建家长义工团、讲师团,学校组建膳食委员会,聘请家长当厨师,家校共育工作逐渐有了起色。有了良好工作局面,学校一边成立家校共育课题组,一边坚持家长义工、家长进厨房、亲子劳动实践、家长进课堂等家校合作。

坚持科研与实践两条腿走路,城北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有声有色开展起来。仿佛注入了“润滑剂”,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个环节逐步顺畅起来。

求证:家校共育开启“1+1>2效应

镜头一:家长进课堂,孩子最高兴。城北学校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堂是家长进课堂。每双周的周五,孩子们会迎来一位“特殊”的教师,他们就是家长。走进课堂的家长,可以是各单位的公务员,可以是家庭主妇,可以是爸爸妈妈,也可以是爷爷奶奶……只要家长愿意,都可以进课堂,给孩子们“上课”。双周的周三,家长上交教案,由班主任审核、修改,然后班主任协助家长完成课件制作;星期五,家长就可以来给孩子们上课。家长们展示的课堂十分接地气,并精彩纷呈,有厨艺、剪纸、交通知识、心理辅导等。

镜头二:一只小唢呐,吹乐一群娃。教沙溪唢呐的是六年级的一个孩子的家长,他们是沙溪一个村的村民,全家出动,有爸、妈、爷爷、奶奶。他们上课,还未进教室,便吹起了唢呐,音乐一响起,全校师生驻足观看,有的拍手,有的跺脚,纷纷打起了拍子。而受教的班级以最骄傲、最自信的状态迎接这群特殊的教师。

镜头三:奶奶当老师,老师当学生。2019年下期,1602班一个孩子的奶奶,走进课堂,教孩子们扎头发,老师们也是兴味盎然,跟着奶奶学了起来。一下课,满教室的姑娘扎着精致的头型走出教室。从此以后,一个有一个的爷爷奶奶们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教老师和孩子们包粽子、打腰鼓、跳广场舞、做年糕……精彩纷呈、多姿多彩,别样课堂让孩子和老师受益匪浅。

镜头四:妈妈进食堂,大家最放心。食堂操作间,厨师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据了解,他们一共聘请了12位厨师,竟然全是学生家长。她们既是工作人员,又是食堂监督员。她们的孩子在城北学校读书,每天照顾到小孩,她们心理踏实,做事也会更细心,更有爱心、责任心。妈妈们洗菜更是用心,和在家中洗菜的标准一样,蔬菜浸泡15分钟以后再清洗,叶片稍有一点黄,有一点老,便毫不犹豫摘掉;肉稍有不新鲜,他们立刻汇报总务室,要求换掉,另外,该校实行校长妈妈和班主任每天陪餐制,不设教师窗口,全体教师与学生吃同样的饭菜,同样排队,与学生共进午餐,整个食堂安静、有序。这样的食堂,大家最放心!

镜头五:直播+教育,爷奶最时髦。当你在城北学校看到老师在室外对着镜头说话时,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网红在直播,那是城北学校对家长的直播培训。这样的直播培训在该校几乎经常看到,因为当今有许多爷爷奶奶都能使用智能机,教育直播系统也越来越成熟。为此城北学校成立信息部,采取直播+家校教育的模式,为家校家长提供了在家就能学习的机会,解决了有心却没能力教的窘迫。寒暑假,老师们会利用企业微信召集家长们召开视频会议,了解孩子们假期的学习、综合实践情况。对留守儿童家庭,老师则上门手把手教会爷爷奶奶如何管理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上直播课, 防止孩子利用上直播课玩游戏。开通直播教学时,看到爷爷奶奶的面孔,他们纷纷在直播中留言:如今我们也时髦起来了,学会了高科技!

镜头六:搭建幸福圈,我们最幸福。晚上8点了,城北学校依然灯火通明,足球场、室内篮球馆、羽毛球场等场所的活动依然如火如荼,这是学校搭建的城北教育“ 幸福圈 ”,将一批留守儿童、有共同爱好的孩子集中起来,在晚餐后带领孩子们玩足球、篮球、羽毛球、健身操等系列有益身心的活动。因为他们认为,“教育”不是独角戏,而需家庭、学校、社会齐发力。为了使教育环境生态化,该校提出家庭、学校、社会大合唱,共同搭建城北教育“ 幸福圈 ”,即每天最少半小时高质量陪伴,鼓励家长、孩子共同进行实践活动,留守儿童可以申请来学校;以学校周边小区“水岸绿城 ”为试点,选拔一批有情怀、有热情的年轻家长化身共享“父母 ”、校外辅导员,既满足孩子们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期盼,也解决了隔代家庭带孩子难、辅导更难的长期痛点。

拓延:“城北经验”激活“一池春水”

“欢迎各位成为城北人,希望各位成为最美城北人!”每年一年级新生报名前夕,校长饶菊芳均要召开家长欢迎会,并热情地说上一句“欢迎词”。因为在城北,家长和老师共同管理着学校:孩子们的校服,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选的款,家长确定的商家、价格;劳动实践基地——蝴蝶谷,是家长和孩子做规划、种植、管理和出成果;学校食堂妈妈的聘请,由家长代表参与选择;孩子的升学推荐,主要监督人是家长;每年的体育节、艺术节、植树节等,都有家长的展示、参与;每年的春游、秋游等实践活动,都是由家长与老师共同做方案,组织活动……家长们的口头禅是:“我们城北学校……”常说的话是:“我们城北人……”

家长有了参与感、获得感:“我又拿奖了!这是我在城北学校第二次拿奖,第一次获得‘最佳学习奖’,今天竟然获得‘最美进课堂家长’,从没想到作为一个农民的我,不仅能走上讲台上课,还能获得这样一个奖项!”在学校不久前举行的“家长进课堂”大评比中,一位爷爷兴奋地说。不仅这位爷爷,学校近两百名家长手持荣誉证书与奖品,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再拓展、再提升、再巩固,学校“趁热打铁”:自2022年该校的《创树家风评价体系,促学生全面发展》荣获“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后,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紧紧围绕“学”“思”“行”三个维度,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培育目标,再细化分类。和乐家长评价有:卓越家长、榜样家长、书香阅读家长、最佳学习家长、最美进课堂家长、最美家长志愿者、和乐校外辅导员、和乐培训讲师等;和乐家庭评价有:平安家庭、榜样家庭、清廉家庭、勤俭家庭、孝友家庭、健康家庭、环保家庭、文明家庭等。和乐社区包括:环保小区、平安小区、爱心小区、知行小区、文明小区、智慧小区、清廉小区、书香小区等。每项评比有方案、有细则,促使家长、孩子、教师等多维度提升。

五年来,城北学校相继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全国家庭教育先进集体”等。家校经验荣获“全国教育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基础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湖南省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湖南省第二届民族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怀化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城北学校家校共育的取得的成效,引起了上级的广泛关注。随后,怀化市教育局发文在全市中小学推介“城北经验”。

在“城北经验”的示范带动下,会同县家校共育逐渐全面铺开。2023年,全县45所中小学“家长学校”、城区学校“家长夜校”开办率达100%,举办各类主题培训、专家讲座320多期,培训家长12万余人次。学校邀请家长参与食堂、校园文化、劳动教育、安全文明、手工制作、“黄马褂护学”等学校管理以及各种主题的“亲子活动”,已有10余所学校成立了“家长义工团”,参与家长达3000余人。从2022年开始,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推行教师全员传统式“大家访”,进一步让家校共育从“冷冰”走向“温情”,拉近了家校距离,让教育回归了本心和本真。

近日,会同县“改进家庭教育评价”被怀化市教育局推荐申报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试点项目。

编辑:王诗蕾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