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家乡推荐官杨叔蓉!
我的家乡新晃县米贝苗族乡有一个坐落在高山之上的村落,名为烂泥村,因高坡出山泉,多井水,形成烂泥塘而得名。烂泥村作为传统村落不仅有传统的黑瓦木屋、有上百年的树木、有如画般的风景,更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苗族高腔戏。
(图源:米贝苗族乡烂泥村村委会)
苗族高腔戏班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蒲氏先人蒲朝兴等所组建,距今已有236年的历史,如今已是第八代传人了。
老艺人说,以前,他们戏班每年农历六月外出唱戏两个月,不重复剧目表演;过年的时候,还要敲锣打鼓,闹龙灯,以配合演出,增添热闹气氛。随着时间的流逝,苗岭高腔戏也遭到过破坏,但村里的老人们凭着记忆用记帐本,笔记本和学生的作业本等把剧本抄写,保存起来。后来村里演员又重新购买服装,道具,恢复了表演。
因为学校组织的毅行活动,我不仅亲眼看到了高腔苗戏的戏服,也看到老艺人的表演。从他们的一招一式之间,我仿佛看到了时光穿梭,村子里一代又一代热爱着高腔戏的人们在茶余饭后、农闲之时在古树下排练、高歌。一步一顿,流转的是吹过高坡的山风,而停留的是积淀了百年传承下来的,带着时间厚度的文化传统。一声一和,我仿佛听到了百年来的烂泥村的村民们高歌着他们对于这片土地的热忱,对于生活的热爱,更是对于未来的向往。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的目光与心灵。在老艺人的指导下,我们也穿上了戏服,感受了一番苗族高腔戏的魅力。
苗族高腔戏,剧情全面且丰富,赢得许多人的喜爱。角色也非常齐全,剧目原有100多个,可连唱40多天不重复。但如今只剩《樊梨花》《杨令公》《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30多个剧种。
(图源:米贝苗族乡烂泥村村委会)
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是烂泥苗寨的晒袍节,这一天戏班成员将戏服拿出来,由村中的姑娘们手持龙袍,向阳晾晒。在晒袍节上,人们还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展现了新时代下,人们越过越富足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
(作者 新晃县米贝苗族乡学校小记者 杨叔蓉 指导教师 杜雅洁)
编辑:曹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