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余杏
在中南大学这片沃土上,教师韩海生正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和无私的育人精神,成为学生们心中的璀璨星辰。
十年前,韩海生还是一名对未来充满迷茫的研究生,是恩师孙伟教授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奉献,为他点亮了科研道路上的明灯。这段师徒情谊,不仅让他在学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让他深刻理解了“科教融合”的真谛。
2013年,韩海生跟随孙伟教授踏入了湖南柿竹园矿山的艰难征途。面对世界级的钨钼多金属矿开发利用难题,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斗,韩海生团队终于研发出颠覆性的新工艺,将钨矿回收率提升至前所未有的73%,这一成就不仅打破了百年技术瓶颈,更为他赢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殊荣,成为中南大学首位以学生身份获此殊荣的佼佼者。
此时,一颗扎根矿业、科技报国的种子在韩海生心里生根发芽。
2018年,韩海生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从一名学生转变为青年教师。如何做一名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的优秀教师呢?
“我没有经验,但是我有优秀的‘榜样’,我要像我的老师一样用自身的行动去感染每一位学生。”韩海生坚定地说。
从科研的战场转战教育的讲台,韩海生没有忘记初心。他深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面对中央环保督察的紧急任务,他带领团队临危受命,毅然投身于锡矿山砷碱渣的安全处置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与学生并肩作战,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实现了锡矿山的生态修复,让这片百年老矿重焕新生。
尽管研究生是科研的主体,但是科研的思维要从本科阶段培养。站在讲台上,他时常思索:“如何才能打开学生的视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教融合无疑是一条最合适的路径。
为此,韩海生积极推动科教融合,将学校的优秀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打造了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的资源加工系列金课。同时,他还鼓励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寻找实际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让韩海生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那年他第一次当班导师,给每个学生一个任务:深入企业,寻找一个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大一到大四,所有创新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论文都围着这一问题开展,形成了从创新想法-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闭环。学生们不负众望,捧回了全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今年6月,学生们顺利毕业,班长告诉韩海生:“老师,您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矿业、真正见识了科研!”
“资源报国,生生不息”,这是韩海生心中坚定的信念。“我们将做好学生的榜样,持续推进科研育人,为祖国培养矿业接力前行军。”
编辑:余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