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吴平初 胡希波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这是新邵县巨口铺镇芙蓉学校刘凤华的教育格言。2013年她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二十五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身作则。
认认真真教书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刘凤华特别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素养的培养。她课前潜心研究教材,用心设计每一堂课,因材施教,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学有所得;鼓励学生多背经典诗文,利用课前三分钟督促学生背诵《诗经》《论语》《唐诗》《宋词》;每天在黑板上更新名言名句,提高学生文采。课余,她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的综合性学习、“沐浴书香,茁壮成长”的经典诗文朗诵会等,形式多样,内容多元,寓教于乐,长期坚持,效果显著;在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活动、演讲活动中,刘凤华层层突围,依次获得校、镇、县一等奖。
“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刘凤华非常认同李镇西老师的观点,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还经常这样教育学生。在她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把让学生找到幸福感作为人生追求,教书与育人并举,辛勤耕耘,任劳任怨,硕果累累。
刘凤华所带的班级,班风优良,学生积极上进,在各种活动和比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且班级各科成绩均衡发展,在同年级中出类拔萃。
扎扎实实育人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刘凤华长期担任班主任,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同时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对待所谓的“差生”甚至是问题学生,多理解、多帮助,努力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下源中学108班的谭祯同学,父亲重病,母亲一个人做零工,她要负担全家人的生活和父亲高昂的医疗费,经济很困难,原本成绩优异、心怀志向的她,面对巨大的压力,时常想要放弃。刘凤华了解情况后,经常与她聊天,开导她,用名人和身边熟悉的人战胜困难的经历鼓励她;她成绩下降时,为她讲解分析,解答疑难;为她争取贫困补助,争取公益组织的扶助。整个初中阶段,刘凤华一直都将谭祯放在心上,虽然在初三第一学期,谭祯身患尿毒症的父亲不幸离世,但她顶着失父之痛,慢慢调整心态,积极向上,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新邵一中,最终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刘凤华一直认为艺术之一就是把握好教育契机。对于班里每一个孩子,她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性格、爱好,关注他们的动向。在最恰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和教育,比天天在他们耳边碎碎念要好得多,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35班的谭磊,个子高,头发硬,目光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相称的凶狠,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都非常差。他父母离异已久,父亲另组家庭,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家人不允许母亲与他联系,爷爷奶奶怕他变坏,教育方式不是骂就是打,所以他待人冷漠,认为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暴力。
刘凤华一方面与他家人进行了沟通,另一方面关注他本人,敏锐抓住“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这个契机,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给他分析了父母的苦衷,爷爷奶奶对他的感情以及教育方式的局限,让他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感受他人的友好,与人正确的相处,鼓励他牢记“让别人因为我而感到幸福”,在这之后,谭磊有了很大的改变,还主动参与班干部竞选,他奶奶总是跟刘凤华说:“这孩子像变了一个人,真是太谢谢老师了!”
在班级管理上,刘凤华严格遵循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规,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让学生确定自己的成长目标,对自己的表现心中有数,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班级主人翁的作用,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兢兢业业“充电”
刘凤华有过多所学校的从教经历:先后在龙溪铺镇上源小学、下源中学、邵阳广益学校、巨口铺芙蓉学校工作过,期间担任过班主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不管在哪儿工作,工作之余,刘凤华总是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和刊物,向中外教育大师学习,努力探索,力求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大胆创新,致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充分利用和整合网络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积极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刘凤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刘凤华制作的《虽有嘉肴》教学课件获省级一等奖,《语文课堂不可忽视的“插言”》获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参与《经典常谈》的编辑工作,撰写的《家庭教育中的“四个学会”》被教育局刊发在教育读本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指导曾音芝老师在巨口铺镇“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了优异成绩,辅导彭听撰写的《自信告诉我,路在脚下》刊发在省关工委教育书刊上,辅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先后获得国家级、省、市、县级大小奖项20多项。
刘凤华先后6次受到嘉奖,被评为市、县书香教师、县优秀基层团支书记、镇优秀教师、镇语文学科带头人。
编辑:刘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