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8岁的刘玲琍从南京特师毕业,分配到了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原衡阳市聋哑学校)。当刘玲琍第一次走进学校大门,印入眼帘的是:狭小的校园里很寂静,一群孩子在操场上追赶打闹,教室里偶尔传来嘶哑的“啊啊”叫声,路上有孩子向刘玲琍挥舞双手比划着,有的孩子躲在一旁捂嘴笑着……看到这些,刘玲琍犹豫了,甚至有些后悔自己的选择。
可一想到这群身有残疾的孩子,他们本该像健全孩子一样有着快乐的童年,本该比健全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而此时,他们却是多么的无助。而自己学的就是特教这个专业,如果连她都不愿留下来,那还企盼谁来教呢?
一种守护这些特殊孩子的使命感,让刘玲琍选择了留下,这一留,就是33年。
刚踏上工作岗位,刘玲琍就担任了班主任。刚入校的听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都特别差,刘玲琍就既当老师又当妈妈。
第一个星期上课,刘玲琍先带学生在校园里走几圈,让他们认识“教室”“操场”“食堂”……然后又通过演示和手语教学生上课时要坐端正,要举手回答问题……课间,刘玲琍带着学生在操场上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体育课、律动课时,刘玲琍都会一直守护在旁边,随时处理他们的突发情况;放学了,刘玲琍和学生吃住在一起,手把手教他们刷牙、洗脸,洗衣等各种生活本领,隔三差五还买来水果和牛奶分给每个学生。就这样,孩子们迅速适应了校园生活,他们喜欢上了刘玲琍和学校。
刘玲琍所带的听障孩子由于听不见,他们的视觉特别敏锐,他们的眼睛都盯着班主任,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刘玲琍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早晨,当刘玲琍进入教室时,总是微笑着与每位学生点头致意;课间休息时,刘玲琍会拿起扫帚或抹布,开始清理教室的角落;晚自习时,刘玲琍不仅监督学生,自己也坐在一旁,专心地备课或阅读书籍;当刘玲琍发现某位学生情绪低落时,就会用手语和温柔的眼神给予安慰和鼓励。就这样,学生模仿着刘玲琍的一言一行,慢慢地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上很少出现违纪事件,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听障学生没有有声语言思维,对他们来说学习语文比正常人学习外语困难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刘玲琍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为了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刘玲琍积极参加培训,翻阅各种专业书籍,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个别化教学”“双语教学”“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刘玲琍还每天练习打手语,刘玲琍的手语娴熟而优美,与学生沟通流畅,学生们都喜欢上刘玲琍的课,下课了也围着刘玲琍问这问那,刘玲琍所教班级的语文教学成绩一直保持优良。
大家常说“十聋九哑”,其实是大家还没有早期康复的意识,耽误了孩子学说话的最佳时间,后来成了哑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康复训练手段的进步,听障孩子若是在早期能佩戴助听器或是植入人工耳蜗,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是能够学会说话的。
2008年,学校开设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班,这个班寄托了家长们太多的期望,不但耗时费力,而且收效缓慢,这份投入与收获极不相称的工作,让很多老师望而却步。基于刘玲琍有经验,学校领导安排刘玲琍负责这个班,刘玲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刘玲琍的工作一半是脑力活,一半是体力活,常常一个普通的发音,要教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为帮助学生发准音,刘玲琍反复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变化,或者将孩子的手指伸进刘玲琍的嘴里,触摸发音的位置。当学生的手指扣住了刘玲琍的舌根,刘玲琍很想吐,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但刘玲琍努力保持平静,微笑着,坚持着,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比较快地掌握舌根音“g、k、h”的发音。
班上7个孩子,上午刘玲琍带着他们集体语训,下午是一对一单训。虽然每位学生每天只有25分钟的单训,但7个孩子加起来就是将近3个小时,整个下午刘玲琍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一天下来,刘玲琍总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说话都困难。虽然很辛苦,但是,每当刘玲琍听到孩子们用不太清楚的声音喊出“刘老师好”时,每当刘玲琍看到学生家长听到孩子第一次清楚地叫“妈妈”高兴得热泪盈眶时,刘玲琍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更加坚定了要教好他们的信心和决心。
8岁的寒湘开始语言康复时,只能发出“啊啊啊”的哑巴音,声带很僵硬。刘玲琍没有放弃,坚持每天对她强化训练,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地教,通过2年努力,寒湘走出了无声世界。后来,刘玲琍又鼓励寒湘学习舞蹈。通过努力,她考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如今是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参加过杭州亚残运会的开幕式和2024央视春晚等表演。
从事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这些年,刘玲琍成功地让30多名孩子开口说话,其中15名听障孩子进入普校随班就读,回归主流社会。此时刘玲琍也更深深明白了特教的意义:挽“救”一个孩子等于挽“救”一个家庭,能让一个孩子康复就意味着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
33年特教生涯,刘玲琍感慨万千。这段旅程虽然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但更多的是爱与希望。
这些年刘玲琍所教过的学生有不少考上了大学,其中不乏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这样的一本院校,他们有的做了设计师,有的做了老师。有的孩子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做了糕点师、理发师……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社会作出了一份贡献,他们跟健全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子,拥有美好的家庭。每每看到这些,刘玲琍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
“往后余生,我将继续坚守在特教这个岗位上,继续用爱照亮残障学生前进的道路,用爱温暖残障学生成长的心灵!”刘玲琍说。
编辑:王诗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