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师生风采 > 详情

徐红丽:邂逅不一样的“教育风景”

2024-09-12 16:33:41 来源: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张平华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平华)2005年,徐红丽成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一干就是19年。她当过班主任,做过教学秘书,也干过发展规划处工作,历经多次岗位调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她却甘之如饴:“只有不断突破自己,才能点亮他人,邂逅不一样的‘教育风景’。”

拒绝高薪“橄榄枝”,志做人民教师

时间回到2005年,从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徐红丽拒绝了企业抛来的高薪“橄榄枝”,选择留校成为一名专业课教师。那时的她,比台下听课的学生大不了几岁。

“最开始我教授的是自己最擅长的模电、数电等课程,可真正开始教学,才体会到教比学难得多。”徐红丽说。有些学生不仅学习基础薄弱,还存在知识链条断层、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甚至有学生连最基础的知识都听不懂。而专业所需学习的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基础理论课程难度较大,不仅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编程基础,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教学难度可以想见。

为了把课上好,徐红丽一边请来前辈为自己磨课、听课、评课,一边自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不断调整课堂教学的状态。在教授电路基础时,徐红丽想到:“学生基础差,那就把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消化的内容,比如将电流比喻为水流,电阻比喻成水坝,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学习难度,在循序渐进中提升他们的信心。”徐红丽回忆道。

渐渐地,徐红丽发现,课堂上认真听课、举手提问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学生在课堂上直接“问倒”了自己。“这说明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掌握了知识,还产生了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对于那些无法在课堂上解答的问题,我会努力搞明白,在课后和学生们分享交流。”徐红丽说。

“我不想做那种上完课就走的老师,在我看来,课后交流和课堂内容同样重要。”在一次次课后交流中,她耐心倾听着学生们的困惑,还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介绍勤工俭学的机会,一遍遍鼓励他们:“困难是暂时的。”

“大学时期,徐老师不仅鼓励我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学本科考试,还为我推荐了在学校勤工俭学的机会。她那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温柔体贴的话语关怀,让我终身难忘。”学生邱波回忆道。

“跨界”教学,只为学生更好成长

“初见徐老师是在大一的信息技术课上,再次见面则是在大三的普通话测试培训课上。”学生蒲茂回忆道,从教的第三个年头,徐红丽考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普通话测试培训课。

一个不折不扣的“理工女”,为什么突然“跨界”,教起了普通话课程?

“我的初心很简单,工作中,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仅能为课堂加分,让学生们听得明白、听得享受,还能帮助同学们通过练好普通话,找到更多工作机会。”为此,徐红丽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学习语法知识。当时,在那个一众老师仍操着浓重方言口音的时代,徐红丽以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征服”了一众学生,成为学校最早开设并承担普通话这门人文素养课程的教师。

学生蒲茂是徐红丽普通话课听课者之一。“求学期间,我一度因自己浓重的方言口音感到自卑。在徐老师的普通话课堂里,她注意到了我。从声母、韵母到调值,她耐心细致地指导我逐个抠细节,要求我从字、词、句到文章,每天跟读并录制音频发给她。听完我的音频文件,她总会给我打来电话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蒲茂回忆道,“从一开始的舌头都不知道该摆放在哪个位置,到准确找到每个发音位置,从口干舌燥着急上火到能够流利运用普通话自信交流,那段时间我不仅进步飞速,人也自信开朗了不少,为毕业后的求职创业打下了基础。”

这次“跨界突破”让徐红丽的能力边界得以拓宽,也收获了教师职业的另一种成就感。2017年,她通过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考核。作为全校唯一拥有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的教师,徐红丽积极主动地在校内外开展语言文字推广工作,在身兼专业教学、教育行政工作的情况下,不仅承担起了学校普通话测试站的建设方案、测试管理及教学监考等工作,还完成了湖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交办的测评任务5000余人次。

用最“笨”的办法攻克“短板”

从一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到考取本科、硕士……徐红丽从没有停止进步。如今徐红丽,已经是一名副教授。课堂上,她不止一次地向学生们讲起自己这些年的成长经历,鼓励他们:“我们的起点虽然不高,但通过补齐弱项短板,我们的人生可以一路走高。”

image.png

“作为一名理工科背景的老师,写作功底的缺乏是我在从业之初的一个重大困扰。我选择坚持查阅资料、练习写作,甚至主动接受各种课题文章的挑战,在一次次实践中,从一开始的写文章只会‘拉清单’,到能够写出逻辑通顺、行文流畅的调研报告、理论文章。有时,一篇文章的打磨修改可能要历时一年甚至更久,但我能清晰地感觉到,我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不断提升。”短短几年时间,徐红丽选择用最“笨”的办法攻克限制自身发展的“短板”,并将其打造为“潜力板”,凭借着这股向上的劲头,在繁重的教育教学、行政工作之余徐红丽在各级党报党刊等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主持省市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1部。在竞赛育人、教学教研等领域“多点开花”,带领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10余项;获评各级各类荣誉40余项、获国家级专利及软件著作权8项……

徐红丽的奋斗故事,也让学生们深受鼓舞。家境困难的邱波在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家大型科技企业的高级项目经理;学生蒲茂在求职创业中一路披荆斩棘,如今已是一家年均销售额突破亿元企业的董事长;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小文走出自卑,考取了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像他们一样被徐红丽影响的学生还有很多。

“不知不觉站上教师岗位已经19年了,19年间,我转换过不少身份,也接受过很多挑战、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我从未停下脚步。我深信,只要跨过去,就能见到另一番风景。”徐红丽说。

编辑:王轶诺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