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教育者,亦时刻为受教育者。我的支教之旅,既是一段共同滋养、携手共进的成长之路,也是一部余韵绵长、启人深思的珍贵篇章。
金秋九月,我被分配在新化县游家镇的一所初中,学校虽然坐落在乡下,但那里环境幽雅,香樟林立,空气清新。初次和学生相见,秋高气爽的日子,天空澄明。望着那一张张单纯稚嫩、好奇而略带羞涩的面孔,我知道,我和他们的缘分开始了。
刚开始的几天接触,他们留给我的最大印象是“淳朴”。这里的孩子很多穿着不太合身的衣服,颜色搭配也不协调,可却丝毫没有违和感。随着接触的深入,感受到他们虽拥有青春活力,但基础和学习能力却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只有少数同学具备自学能力和良好的求知欲,大部分同学显得被动与依赖。为此,我不得不调整教学计划,钻研教学技巧以适应学情。我用生活实例来启发和调动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用精心设计的徽章积分制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用精彩的图书作为奖励来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习惯,用励志书贴来激发他们的热情与潜力,用举办活动来增加他们的素材积累,用我的成长故事来让他们看见外面的世界,用所有我能想到的一切办法来启迪他们,引领他们。
为了鼓励他们写好作文,我尝试着帮他们投稿,一番艰辛后,有两位同学的作文竟然有幸被选中刊登,还支付了稿费,这对于从未经历过这事的孩子来说,真是不少的震憾。对于班级内的其他同学,也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如果说支教的日子全是甜,那是不诚实的。这帮淳朴又调皮的孩子,一样的会带给我教师特有的烦恼。当我针对某个知识点讲的口干舌燥黔驴技穷后,结果交上来的作业还是惨不忍睹时,我忍不住质疑自己的能力;当我被某个同学看似不能理解甚至让人气愤的行为给气得怒火爆棚,他却还嬉皮笑脸不以为然时,我懊恼自己管得宽;下班后的我,一头钻进闲置已久的《非暴力沟通》和《儿童心理学》,渴盼在书里寻找到教育之道。多少回我请“相关人士”来办公室“喝茶”,尝试用理解的目光看待他们的出格行为,思索他们行为背后的观念与动机,甚至有时还盘根究底地询问他们的童年生活和家庭感受,追溯到他们的生命背景里,去寻找教育的突破口。虽然见效缓慢,但我能感受到一些积极的能量在他们体内生发,在悄然积蓄。
支教亦是自教。无论是学生们不经意间的话语还是酝酿过后的举动,时常令我深受启发。
当我听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常年由老人照顾着一年才见一回父母时,我的心底涌起了心酸与感慨。当我获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休息日要照顾弟弟妹妹,要帮忙干农活时,我在心里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当我得知他们中的一些人家离学校很远,每天五点多就得起床赶路,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未缺席一天的课程,我不由得肃然起敬。我想,我爱睡懒觉的坏毛病得改改了。
这里的孩子,运动意识很强。每天清晨,我穿过完小的操场,总能看到一群群孩子三五成堆地在操场上运动,打篮球的,打排球的,打羽毛球的,玩接力赛的,百米赛跑的……没有老师组织也没有家长带领,纯属自发行为。来到中学校园,也是能看到各种搞运动的身影。下午放学后,校园里的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前都是身影,青葱校园里散发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我也从所任教的班级里观察到一个现象:学生戴眼镜的很少,体质较好,身体虽瘦但有力量感,几乎很少因病请假。
支教的日子里,我看过了很多的日升日落。日升日落间,我也习惯了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休息的忙碌生活。我认真地备好着每一次课,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不为别的,只为那一句“老师,我喜欢上你的课。”只为那一双双清澈而明亮的眼睛。支教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碰撞。课堂上我会跟他们分享读书的感悟,分享成长的烦恼,分享长辈的恩情……我也从课间有同学时不时塞给我的小零食,作文里对我的道谢,办公室聊天后调皮行为的改观等,感受到了来自他们心底纯真而质朴的爱。我想,教育最精彩动人的时刻,跟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情感一样,都是双向的馈赠与唤醒。
(作者单位 娄底市第七小学)
编辑:曹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