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深度报道 > 详情

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湖南全力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纪实

2024-08-07 10:34:24 来源:《湖南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陈文静 黄佳莉 谭尔豪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陈文静 黄佳莉 谭尔豪)

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肩负的时代使命。

2019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作为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在全国正式启动。这是继普通高等教育领域实施“双一流”建设后,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经遴选,湖南共有11所高职院校入选第一轮“双高计划”,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2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9所。

2024年,第一轮“双高计划”总结收官之年。历经5年建设,湖南11所“双高计划”院校共同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聚焦学校和专业群建设,11所学校形成标志性成果18 885项,其中国家级标志性成果4166项、省级标志性成果14 719项,完成率分别为146.23%、157.24%;累计与120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产出发明专利362项、重大技术攻关成果371项。

如今,机器轰鸣的园区中,“湖湘工匠”新生代正用心雕琢“国之重器”;蓝天上,“技能湘军”实力护航国产大飞机C919;餐厅里,年轻的大厨捧出香飘海外的剁椒鱼头、小龙虾……伴随“网红”湖南的频频“出圈”,职教学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

职业教育因区域产业发展而兴,行业企业也为职业教育奔赴而来。这场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得益于湖南紧扣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将“双高计划”建设与努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同规划、同部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重大发展战略中的引擎作用。

强统筹,解职教“提质之困”

“双高计划”是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财政供给相当有限的湖南如何建好建强“龙头”,办出“第一方阵”的职业教育?

“强力统筹,推动‘双高计划’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相连,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汇聚最大合力。”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介绍,近年来,湖南始终紧扣重点产业和民生紧缺需求,以“双高计划”建设带动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提质升级,加快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这样的决心,首先体现在对“双高计划”建设的高位布局上——

省委省政府明确,“双高计划”由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省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统筹指导;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和有关省委常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听取“双高计划”建设专题汇报8次,赴11所项目学校调研49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省委编办、省人社厅对项目学校人才引进实行“三个优先”,即编制核定优先、进人计划优先、手续办理优先,同时拿出30%的流动编制用于聘请产业导师和技能大师。

不仅如此,省人大常委会还将支持“双高计划”建设情况纳入职业教育“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省政府连续4年将“双高计划”建设纳入全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市(州)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省教育厅将“双高计划”建设情况纳入直属高职院校年度绩效考核、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绩效评价,作为考核评优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并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先后出台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计划、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文件42个,为“双高计划”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省级工作专班每季度对11所项目学校进行1次调度,先后派出40余名专家进校开展视导,形成问题清单、整改任务清单近50个。”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介绍,省教育厅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分管职业教育和财务工作的副厅长任副组长,职成、财务、人事、规划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确保“双高计划”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益落地。同时,由省教育厅职成处、省财政厅科教处牵头,组建省级工作专班,形成高效的统筹调度机制。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莹告诉记者,在很长一段时间,企业人才“进校难”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瓶颈。而近几年,学校建立了“专业教师进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的校企师资互兼互聘机制,聘请“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樊运新等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挂帅指导专业群建设,引进谢光明、文照辉等23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技术技能大师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并培养高水平专业(群)带头人27名。

“在学校聘请的200名左右新进教师中,一半以上来自企业。当前,学校已打造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张莹说。

益阳市委市政府则是把推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发展列入《益阳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且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专门为学校划拨教育用地近600亩(每亩约合666.7平方米),全力支持“双高计划”建设。

集中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只是湖南在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上迈出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实现内涵式发展,湖南鼓励引导11所项目学校进一步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不断提高专业布局与产业布局的契合度。

只要说出目的地,就能为盲人规划路线、引导前行的智能导盲眼镜;通过踩踏感知等原理,帮助卒中患者进行步态矫正的智能助行康复机器人;兼具GPS定位、照明和收音机功能,老人跌倒后还能报警的智能拐杖……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像这样充满奇思妙想的智慧养老产品层出不穷。自“双高计划”建设启动以来,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将‘云移物大智’新技术融入传统民政民生专业办学,构建了涵盖‘生老病养葬’全生命周期的规模最大、专业最全、实力最强的民政民生专业体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斌介绍,学校主动面向国家“一老一小”事业发展,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开设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陵园服务与管理、殡葬设备维护技术3个专业的高职院校。在此基础上,学校坚持“数字引领、智慧赋能”,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数字民政·智慧民生”应用研究,形成了数字社区、智慧社工、智慧康养、科技殡葬、VR文创等特色成果。

同样聚焦民生紧缺需求的还有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支撑岳阳建成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示范点,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以护理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打造“健康+”六大特色专业群。目前,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100%。在2021—2023年“金平果”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助产、老年保健与管理两大专业排名全国第2位,护理专业排名全国第3位。

再将目光转向“制造名城”株洲。紧扣当地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创新实施“人工智能+专业”行动,先后开展专业改造升级试点工作3批,新增数字化飞行器等新兴专业3个,改造智能制造等传统专业3个。

image.png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湖南“双高计划”建设的成果:截至目前,11所项目学校共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9个,联合企业共建教师培训基地453个,获评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项、首届国家级教材成果奖7项,入选国家规划教材212本。第三方机构评价显示,11所项目学校在校生满意度平均达98.03%、用人单位满意度平均达99.02%,社会满意度平均达98.34%。

在全力推进“双高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湖南职业教育人也在积极思考新的问题:怎样更好地发挥项目学校的“龙头”作用,全面引领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利用资源优势,加大对其他职业院校的帮扶力度,成为湖南的解题之道。特别是针对乡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不足的现状,湖南组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双高计划”院校联合本科高校,在电子与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紧缺专业开展高中(中职)起点本科层次乡村中职专业课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根据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将在定向的县(市、区)乡村中职学校任教6年以上,为乡村中职教育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自上而下的统筹布局,为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有力支撑。当前,11所项目学校累计开发行业大观、丝路同声、理想启航、开源课程等数字化资源97项,打造智慧课堂、直播课堂、网络名师课堂387个;主持开发技能考核标准及题库314个、毕业设计标准277个、职业素养观察清单305个,并全面应用到省级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支点,湖南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内涵建设、教师能力、人才培养等多项核心指标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优供给,解人才“匹配之难”

还没毕业,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袁森就收到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的入职通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年仅21岁的袁森凭借出色的表现摘得水处理技术(世赛选拔)赛项铜牌,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袁森所在的应用化工专业群,正是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建设的“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事实上,学校里像袁森这样成长迅速的青年工匠不在少数。当前,学校应用化工专业群毕业生受雇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占37%,就业后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的比例超过46%。

“对接行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联合企业实施人才培养。”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隆平说,随着新型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生化环材”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环保产业和生物科技等高端领域,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可谓供不应求。为此,学校联合企业园区,共同探索现场工程师、中国特色学徒制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中车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的柔性智能生产线,更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行业领先的实训设备。

image.png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一半在课堂,一半在企业。11所“双高计划”院校的探索,就是从校企合作共建开始: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可以直接“上手”的技能,加快破解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匹配难题。

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教师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岗位监测员”。学校在36家代表性企业建立了岗位监测站,组建了由行业企业代表、相关专业(群)负责人、毕业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技术动向,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人才培养与地区高端产业需求相匹配。

截至目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就业岗位范围覆盖湖南工业新兴产业链80%以上,本省就业率超过60%,每年为湖南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支柱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700多人。2023年湖南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的24名技能人才中,学校毕业生共有4名。在第二届“湖湘工匠”百人名单中,学校毕业生就有7名。

“我们充分利用航空资源和专业优势,先后与中国航发南方公司、云箭集团等省内外200多家航空企业合作,‘定制’开班174个。”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国军如数家珍。仅在近三年,学校就为航空产业培养合格毕业生万余人,毕业生99%到部队和航空工业、中国航发、民航、通航所属170多家企业就业。

在前不久的“五一”假期,湖南迎来游客1849.47万人次,“深圳—长沙”线路的火车票预约购票难度不亚于春运。游客纷纷前来“打卡”的湘菜、湘旅,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高效服务。对此,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链接湖南餐饮、旅游、会展头部企业,近年来培养优秀毕业生1.8万余名,其中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就业的毕业生有4415人,对口就业率达到76.69%,本地就业率达到70.02%。学校高端文旅、餐饮团队,连续多年服务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

“徐记海鲜很多门店的中坚力量,都是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光是中高层管理干部就有69人。”知名湘菜企业徐记海鲜集团监事会主席殷辉表示,餐饮行业是一个“勤行”,需要一大批“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而学校餐旅会专业群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要完全对口,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作为首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职业院校牵头院校、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院校,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湖南株洲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需求,筛选核心骨干工种(职业),绘制行业人才供需分布谱系图。与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专业人才培养,吸引了中车株机、广铁集团等龙头企业纷纷“加码”投资:目前,相关企业累计投入价值3.5亿元的先进设备,与学校共建面向全产业链的开放型产教融合中心。

“与以往单纯地引进先进设备的形式不同,我们与合作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这些设备也可以同时用于企业员工的培训,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智能制造行业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学生难以接触最新技术的问题。”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璞说。

王璞的话语,也从一个侧面指向了行业的加速迭代:随着各行各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产业工人,更是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明显,“双高计划”院校应如何舞好服务区域发展的“龙头”?

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成为11所项目学校探索的一条新路径。

学生远程发出操作指令,机床设备便在车间里按指令运行,配套的数字孪生软件实时生成与实际运行完全一致的数据和影像……这是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打造的“云端训练场”。在这个训练场上,学校开发了“C+R”远程操控、真场执行的实训方法,不仅解决了“看不见、摸不着、难再现、风险高、成本高”等现场实训教学难题,还能精准判断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如果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制造的是“智慧的车”,作为“路桥湘军的摇篮”,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铺就的则是“智慧的路”。学校无缝对接“新技术+交通”新业态下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要求,加速人工智能、5G、BIM(建筑信息模型)、北斗与交通土建技术的融合。针对隧坡智能减灾防灾的需求,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当起了“小小科学家”,在边坡监测信号传输和分析模型两项技术方面获得重大进展。数据显示,近三年学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年均为行业输送1000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据统计,湖南11所“双高计划”院校累计牵头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8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5个,入选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8个、占全省入选总数的44.5%;承担信息化2.0试点省和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试点省相关项目48项,建成智慧教育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59个,人才供给匹配度显著提升。

当这些数字投射在职教学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不难发现,一颗颗“技能新星”正在湖湘大地不断闪耀——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2023届毕业生梁伟韬,为国产开源鸿蒙OpenHarmony贡献代码超过3万行,与华为的5名开发者一起登上社区发布的顶级贡献者榜单,系鸿蒙操作系统开源以来湖南乃至全国首位获此荣誉的职校学生;

国产大飞机C919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而在C919首次成功商飞的背后,就有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张海荣的全程技术支持;

人流如织的常德河街上,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文峰向各地游客展示常德擂茶技艺,秉持传承非遗的梦想,文峰已经成为擂茶习俗青年非遗传承人,为“老手艺”注入“新活力”;

…………

新时代,职教学子如何为区域发展助力?这些故事给了我们生动的答案。

促融合,解产业“强链之需”

不久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来了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是来自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各站段的66名优秀工班长,此次来校,是为了参加为期14天的培训。

已是各自岗位的“行家里手”,为何要在一所高职院校“回炉”?

“学校既有好教师,又有好环境,能让员工掌握新理论、新技能。”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普洱职工培训基地副主任宋静宏做出解答。

为了迎接工班长们,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精心准备了高铁技术原理、世界高铁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管理效能提升等一系列课程“大餐”,确保学员收获满满。“这次来到校园‘充电’,我们不仅学了技术原理,还学了管理、心理学等知识,对未来工作帮助很大。”培训结束后,昆明站劳动人事科工程师邹燕兴奋地说。

企业技术骨干来校“进修”,这样的场景正在湖南多所“双高计划”院校上演。围绕重大产业集群强链补链需求,项目院校不断提高贡献度和支撑力,打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组合拳”。

第一招是服务产业人才队伍“提质”。

企业“点单”,学校开课——面对产业升级对岗位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开展了个性化的技能培训。近年来,学校为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昌飞有限公司和空军装备维修系统工厂等20多家企业年均提供培训超过20万人日。

“以前学习的基本是理论知识,来到这里培训,我能够实际操作飞机拆装和导弹维修,学到了很多真本领!”导弹定位定向与基准传递技术专业博士徐梓皓谈起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经历时,直言收获颇丰。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则依托专业优势,创新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组建十个专家服务团服务十县,百名专家对接百个企业,带领千名师生服务千个乡村,对岗培养万名学生和万名职业农民),近年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服务近2万人次,促进当地特色农业产值增加34.39亿元。

第二招是聚焦难点堵点协同“解题”。

2023年10月,在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现场,由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与湖南洛普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北斗高精度组合定位车载终端”惊艳亮相,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该设备既是一款车辆定位工具,也基于北斗和高精地图为车辆管理与安全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具有高精度定位、实时监控、警示功能以及远程管理特性。”学校科技处处长沈言锦介绍。

自“双高计划”建设启动以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针对一批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完成80余项专利转化,授权和转化数量在全省职业院校中名列前茅,近两年授权发明专利数更是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前30位。

“老朋友,又辛苦你来帮我解决技术难题!”每当走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徐石交都会收到这样的问候。

走出课堂,直奔车间,可以说是徐石交这些年的常态。目前,徐石交累计设计制造塑料注射模具、环氧树脂浇注模具、热固性塑料成型模具等产品120多台(套),所主持的“废液焚烧装置锅炉熔融物溜槽研发”项目成果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等企业推广应用,每年能产生约700万元的经济效益。

在湖南“双高计划”院校中,潜心研究的“徐石交”不在少数。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无材料可用”“有但不好用”“太贵用不起”的发展瓶颈,与企业共建院士(专家)引领的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产生经济效益5.47亿元;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面向地方特色文创产业开展技术服务,获发明专利授权26项,研发新湘绣、新湘瓷、侗锦等非遗新产品506件(套),实现成果转化341项,有效助推湖南文创产业创新发展……当前,湖南11所“双高计划”院校先后与1200余家知名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共产出发明专利362项、重大技术攻关成果371项。

第三招是联合企业输出职教“标准”。

随着“制造湘军”“建筑湘军”“水稻湘军”的强势崛起,企业开始主动来到湖南“双高计划”院校寻求合作。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为依托,“湘企”扬帆起航,“湘品”走俏海外。

image.png

2023年9月,在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老挝教育与体育部部长普·西玛拉翁的共同见证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老挝教育与体育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牵头发起的“中国—老挝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在老挝万象成立,联盟纳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框架内,助推老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联盟目前共吸纳50家中方、40家老方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为成员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静彬表示,联盟将进一步深化标准融通、人才共育、师资能力建设、产教融合和交流研讨等合作,打造中老职业教育合作新高地,为两国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促进产业转型提供新的重要支撑。

“企业走到哪,学校办到哪”,成为湖南“双高计划”院校助推“湘企出海”的显著标签。各项目学校通过境外办学与培训、境外技术服务与援助、中外合作办学、招收留学生、中外交流等方式,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湖南方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建设5个海外人才培养中心——“芙蓉工坊”,协助当地开发职业教育标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对外输出国际化专业标准、培训标准、教学标准、实训标准,还携手海外企业,在马来西亚、墨西哥共建“高铁工坊”;对接交通运输产业集群,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协同企业编制7项交通行业标准,并向海外企业输出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标准……

强统筹,优供给,促融合,铸成了湖南全力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加快破解职教“提质之困”、人才“匹配之难”、企业“强链之需”的奋进密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正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4×4”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打造产教双向赋能、共生共荣的发展新生态。

(图片均为受访学校提供)

编辑:王轶诺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