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朱华玉)7月27日—28日,由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办的“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经验交流与深化建设研讨会在山东青岛举行,会议通过专题报告、经验分享等形式,就高职教育在深化改革、双高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成果进行了交流研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149所高职院校的近4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莹应邀出席会议并作发言。
张莹以《紧扣“双高”建设核心 激活内涵发展引擎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汇报,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模块化课程潜心育人、“通用+个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成效显著、聚焦“五金”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优势突出等三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学校在“双高校”建设中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参会嘉宾的高度好评。
作为全国唯一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高职院校,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自入选“双高”计划以来,充分发扬“火车头”精神,立足产业,校企协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高校”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学校紧盯“引领改革”“支撑发展”“开发标准”和“品牌特色”四大目标,构建了以“厚基础、重复合、强素养”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牵头全国首个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主持制定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湖铁方案”和“湖铁智慧”。截至2023年底,学校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和绩效指标,累计取得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1773项(其中国家级330项),“双高”建设预算资金执行率达到100%,实现了内涵发展的全面提升。
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方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创新实践,深化课程改革。一是实施“一核心两融入三协同”的课程思政提质行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类课程中,形成“全融通、全时段、全人员、全环境”的大思政格局;二是打造融入高铁文化的“全场域”思政课布局,将思政教育与行业文化融合,现场实践与切身感悟想通,将高铁元素、高铁精神、高铁资源和高铁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构建融入高铁文化的“三层三维三链”模块化思政课教学模式;三是构建了学校、专业、课程“三层次”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公共课程融传统文化、重家国情怀,基础课程强工匠精神、树创新思维,专业课程塑铁路精神、拓国际视野。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新型劳动者的需求,紧密围绕“五金”建设,大力推进教育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供需精准匹配为导向,精心策划专业设置,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同时,学校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紧密对接行业标准,以此为基础开发培养标准,实现了岗课赛证的有机融通。学校开展“主辅修”模块化课程改革,不断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通过采用项目任务载体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灵活培育出大批具备多元化技能和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还实现了资源的跨领域共享,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涌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南省最美大学生”、湖南省百名优秀大学生党员何云峰、杨正午、刘相伶、石曾帅、崔英泽,以及毕业两年就获全路职业技能竞赛全能冠军的刘鹏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在产教融合方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与中车、广铁集团等轨道交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建立起“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唇齿相依”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完善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体化”运行机制,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升级提档进位的高度,做好新一轮“双高”建设项目的谋划。提升产教融合的效度,深化与中国中车、广铁集团等轨道交通领域头部企业的合作,落实落地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体化”运行机制。抓实大思政课建设,聚焦“五金”基建工程,抓实关键办学能力提升,加快教育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进程,先行先试开辟新赛道、建设新载体、塑造新优势。
编辑:谭尔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