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近年来,湖南涌现了一大批教育数字化优秀典型应用场景,为我省探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机制、新模式。2024年6月起,在湖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的指导下,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新媒体部(湖南教育新闻网编辑部)推出“数字化‘典’亮校园”全媒体专题策划,发挥优秀典型应用场景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教育数字化应用水平,为全省持续推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敬请关注!
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中心小学:构建乡村教师成长“云”模式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余杏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的振兴显得尤为重要。乡村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乡村教育的发展水平。然而,现实中乡村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少且需任教多门课程、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青年教师匮乏、发展动力不足,以及地域偏远导致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受限等问题。
针对这些困境,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中心小学积极把握机遇,利用教育数字化为乡村学校教师发展开辟新路径。学校成立了“莲花网络校联体”协同育人平台,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智能素养、一专多能,并具备双师课堂授课能力的新时代乡村教师。
2020年起,学校构建了区域网络教研联盟,联合莲花镇、雨敞坪镇的七所小规模学校,共同组建了莲花镇网络校联体,形成了一个多所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共同体。该联盟依托智慧共享教室和各校名师资源,以学科教研和双师课堂为重点,采用“云教研”模式,借助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和各级平台的“名师微课”,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莲花镇中心小学还开设了专递课堂,弥补其他七所村小结构性缺编的短板,实现优秀师资共享。同时,鼓励乡村学校教师发展两门以上的主教学科。校联体开设了包括思政、美术、音乐、体育、心理、劳动、人工智能等在内的11门学科,每个学期输送160个课时,为乡村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小科目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确保专递课堂的教学效果,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开展了“双师课堂”研究,并初步形成了基于央馆智能研修平台的莲花镇网络校联体“双师模式”,包括三环协同备课模式、五步协同课堂模式以及三段协同课后辅导模式。
为打破乡村教师成长资源匮乏的壁垒,校联体系统开展了名师“云课堂”学习。一方面,借力国家、省、市、区级的在线课程平台,推送优质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开展名师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全方位向名师学习。
此外,为满足学生对多样化课程的需求,老师们根据特长或兴趣发展第二学科,形成了本校课后服务的课程,如心理课程、劳动课程、计算机编程课程、机器人课程等。这些课程体现了“在地化教育”的理念,将本地文化资源与知识系统有机融合。
历经三年的探索与实践,莲花镇网络校联体实现了八所学校之间的良好校际互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以及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模式有效地打破了时空边界,赋能乡村教师和乡村学生的发展,实现了师资与课程资源的双重共享。
编辑:余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