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文莉)近日,湖南工商大学星韵探索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赴醴陵市白兔潭镇田心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湖南省级非遗“星子灯”文化底蕴,采用“非遗+文化+科技”等形式,助力非遗推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星火记忆,重走来时道路
“星子灯”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火龙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醴陵地区乃至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为深入了解非遗“星子灯”历史渊源与传承情况,实践团成员来到田心村非遗展览厅进行参观,通过现场老师讲解,了解到星子灯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与表演形式。“星子灯”起源以祛病祛瘟为主,后发展成为人们娱乐的方式,每逢中秋佳节,舞龙者走家串户,舞动星子灯,驱除邪疫,祈祷吉祥。并在此基础上,鞭炮研究者们通过“星子灯”的制作方式,研究出花炮,成为现代花炮最早的原始形态。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还与“星子灯”第五代传承人张辉、“星子灯”表演队队长付培东、“星子灯”优秀青年代表付奕宇进行了深入对话。了解到他们是在从小跟随父辈学习下,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走向发展与传承“星子灯”的道路。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对“星子灯”的热爱和执着。
“星子灯”明亮闪烁,必然离不开其背后制作原材料的精益求精,制硝,造纸,滚捻子等七十二道制作工序,繁琐复杂,取材苛刻,制作成本高。本次采访后,付培东带领团队成员走入“星子灯”的制作现场,更加近距离的观摩学习“星子灯”的制作工艺,队员们与老师一同梳理了“星子灯”原材料制作技艺的历次革新情况。在实地学习中,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星子灯”艺术的魅力,并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星火灼灼,求索传承之道
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就“星子灯”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在调研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村民普遍观看过“星子灯”表演,但近年来,“星子灯”在走街串户的表演越来越少,许多青年人对这项非遗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存在宣传难度大等问题。
传承人张辉告诉大家:“‘星子灯’的发展困境在于传播渠道单一,‘星子灯’材料制作工序繁琐复杂,掌握难度高。同时,在传承方面,很多年轻徒弟为解决生计,外出务工,团体练习时间少,久而久之,一些动作传承失去了其原有规范,村中表演渐少,‘星子灯’原有的特殊文化内涵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为助力“星子灯”文化的传承,团队成员为“星子灯”申请并帮助运营多个平台专属账号,并在“三下乡”期间拍摄关于“星子灯”的多条高质量视频,助推宣发,努力做到让“星子灯”活起来,走出去。在此期间,团队成员还帮助其绘制醴陵通关文牒打卡纪念章,获得游客打卡好评。同时,团队成员还前往当地的幼儿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星子灯”科普小课堂。团队成员们精心设计了根据“星子灯”历史渊源改编的小故事和一系列的游戏互动环节,并在课堂上为孩子们分发画笔和纸张,鼓励孩子们围绕“星子灯”进行独立创作。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到“星子灯”的神奇魅力与文化底蕴。
星辉传承,还看今朝璀璨
本次“三下乡”活动期间,团队七名成员还参加“星子灯”非遗表演训练,旨在亲身感受非遗“星子灯”这一火龙舞的独特魅力。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面对“星子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火”元素,心中多有恐惧不安,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一次次尝试与努力,她们逐渐克服内心障碍,学会了与火共舞,让手中的“星子灯”在夜空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在即将离别之际,队员们为村中父老乡亲献上了一场“星子灯”汇报演出。那天夜里火星四溅,明亮闪烁,犹如天上的繁星。
星韵探索,星辉永传。下一步,湖南工商大学学子们将依托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对推动“星子灯”制作工艺及其表演艺术数字化进一步开展研究,走入“星子灯”材料制作的背后,深入了解记录其制作工序,为之提出革新建议。
后续,团队成员还将为“星子灯”设计专属人物形象,以及相关文创产品。同时,也会继续深挖“星子灯”文化内涵,帮助当地解决宣传“星子灯”各类平台账号自主运营等问题。并为当地幼儿园和学校等,设计“星子灯”专属绘本图书。通过绘本图书,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助力“星子灯”这一非遗文化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其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编辑:曹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