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职教观察 > 详情

播撒助农兴农的火种

2023-12-04 14:01:22 来源:《湖南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谭理 欧阳琦

微信图片_20231204135925.jpg

“非常荣幸,由衷感谢母校的支持与培养,让我能够走上今天的领奖台。”近日,湖南省高校第三届“最美大学生”评选结果公布,带领村民种菌致富的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娄底职院”)学生刘乾乾成为20名全省“最美大学生”之一。

刘乾乾是娄底职院众多优秀学子中的一员。作为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近年来,娄底职院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杰出学子,扎根农村、投身农业、服务农民是其“共有标签”,他们用助农兴农的青春力量书写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时代答卷。

实施“三定向”,用心培养“领头雁”

7月3日,2023年娄底市村干部定向培养生毕业典礼暨上岗仪式在娄底职院隆重举行,229名村干部定向培养生集体宣誓:“胸怀使命、脚踏实地,为娄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何为村干部定向培养生?

“这是学校与娄底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的一项育人举措,也是在农村带头人队伍选育管用上蹚出的一条新路。”娄底职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征澜介绍,从2019年起,娄底市创新实施“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方式,委托娄底职院在5至10年内,为全市1796个村每村培养1至2名“大学生村官”。

项目启动后,学校组建由领导干部、专家导师、基层“田秀才”等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紧扣新时代农村实际开展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并组织学生到村上岗实习,长见识、强本领、增才干。毕业后,学生原则上定向回户籍所在地,优先安排到集体经济扶持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美丽乡村。

刘乾乾就是一名村干部定向培养生。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刘乾乾和同为娄底职院村干部定向培养生的丈夫易强强前往全国各地,搜集300多个品种的羊肚菌,聘请专家进行对比试验,最终找到了适合湖南种植的品种“芊炎一号”,成功将羊肚菌当地亩产从过去的25千克提升到200千克,实现每亩增收近20 000元。目前,在夫妻俩的带动下,“芊炎一号”的种植户已达123户,覆盖其任职的冷水江市渣渡镇和平村及周边十余个村庄。

据统计,在娄底职院已毕业的两届403名村干部定向培养生中,已有1人担任村委会主任,151人担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75人担任村(居)委会副主任,先后涌现出陈明亮、袁勇、彭伟灿等一大批乡村振兴“领头雁”。

娄底职院输送人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的举措还不止于此。学校开设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等22个涉农专业,近三年输送乡村振兴人才10 000余人;与省卫健委开展校政合作,承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定向培养乡村医护人员;与1000余个村开展校村合作,每年培养培训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型人才800余人;与100余家企业、农场开展校企合作,每年培养兽医、农机、农资等服务型人才1200余人。

打造“十百”工程,用情送“技”入田间

“谢老师,我们乡防疫员三天前给猪打了防疫针,结果这几天猪只采食状况大不如前,请问如何处理?”娄底职院农林工程学院副院长谢大识刚打开电脑,一条信息就弹了出来,类似的求助信息他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耕耘畜牧行业33年,从事职业教育26年,在开展教学教研的同时,线上线下为村民进行养殖技术服务与培训已成为谢大识的工作常态。

在娄底职院,技术助农、上门服务不只是老师们的自发行为,更是学校的整体部署。

早在2021年,学校就出台了《乡村振兴定向定点服务“十百”工程方案》,将342位老师按专业方向分为果蔬苗木种植、农机、农村电商等12个团队,定向定点服务市域内100名养殖大户、100名种植大户、100个家庭农场等10大类1000个单位或个人。

“农业种植有风险,我要将实验后最成熟的技术推给农民。”娄底职院“十百”工程果蔬苗木种植团队专家、农林工程学院教授曾玉华在院村合作单位——娄底市娄星区大埠桥办事处中阳村流转了20 000平方米土地,重点建设葡萄、桑葚等特色水果的避雨栽培设施。仅葡萄种植这一个项目,曾玉华就设计了露天、小拱棚、大棚等多种栽培模式,葡萄品种达80多个,可以满足村民不同的实践学习需要。

“‘十百’工程不是短期项目,我们要求各团队深入调研,开展长期、精准的服务。”娄底职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游新娥说。

2021年至今,娄底职院“十百”工程农场团队赴全市66个家庭农场开展种、养、加、游、食、管等技术服务;矿机团队先后为涟源市丰华煤业等20余家企业、4500余人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农村电商团队走村入户,帮助设计10万余字的农产品直播脚本,开展农产品直播115场。

探索“五融模式”,用爱守护“格桑花”

花如海,人如潮。今年5月,娄底职院农林工程学院农林实训基地,格桑花悄然开放。姹紫嫣红的校园美景,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合影拍照,打卡留念。

“看到格桑花盛开,感觉回到了三四千公里外的家乡。”徜徉花丛,藏族学生巴普回忆起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那里是娄底职院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主战场”。

2006年,娄底职院为服务西部地区建设,开始招收西藏学生。目前,学校有在校西藏学生1122人,招生规模排名全省第一,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陌生的环境,不同的风俗,甚至连语言交流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何让西藏学生尽快适应、安心学习?娄底职院创新推出“思政融化、生活融入、情感融和、学习融合、素质融铸”培养模式。

学校面向西藏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如开设思政讲座和形势报告会,宣传祖国包括西藏发展的光辉历史,引导西藏学生增强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学校充分尊重西藏学生的传统习俗。每年藏历新年,学校领导与西藏学生一起参与篝火晚会,共跳锅庄舞,在祝福学生洛萨尔桑(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的同时,勉励他们早日学有所成、造福家乡。

为促进相互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娄底职院一方面安排西藏学生与其他学生混合编班、混合编寝;另一方面,引进2名藏族专职辅导员,了解学生情感需求,关注学生心理动态。

针对西藏学生的学习,娄底职院尽心尽责、精准发力,不仅开设“牛羊生产和牛羊疾病防治技术”“草场管理与利用”等课程,对接西藏畜牧业发展需要,还开发“申论”“行政能力测试”等教学模块,满足西藏学生考公务员的需求。

截至目前,娄底职院共培养西藏毕业生4000余人。学成归来,他们中有的担任了村干部,有的考上了基层公务员,还有的穿上了白大褂,戴上了警徽,成为推动西藏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本文刊发于《湖南教育·职业教育》2023年11月刊,本刊记者谭理 通讯员欧阳琦)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