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站位 锚定目标 强化保障 压实责任
全面推进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
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夏智伦
县域普通高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是促进县域教育生态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基础,也是当前湖南建设教育强省的基点。近年来,常德市持续加强县中建设,着力解决发展难题,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一批育人成效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县中脱颖而出,为全省县中发展提供了范本。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专门发文,在全省学习推广常德市“统筹推动县域普通高中整体提质”的经验做法。
“常德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五统筹、五提升”:一是统筹规划布局,提升整体水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办好县中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市域统筹、系统推进,以大格局谋划县域高中整体振兴、以大手笔改善整体条件、以大力气抓好统筹保障,推动形成了县中“优质均衡、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二是统筹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能力。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县中发展的“第一基础”来抓,实行“专家治校”,强化“梯队建设”,全力“栓心留人”,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内驱力和积极性。三是统筹招生管理,提升教育公平。在省内最早推行属地招生政策,市直高中招生严格控制在城区范围内,2013年开始实行指标到校政策,同时严格实行“阳光招生”,坚决遏制“掐尖”“买卖生源”等招生乱象。四是统筹教研教改,提升教育质量。坚持把教研教改作为提高县中教育质量的关键支撑,每个学科设立市级教研基地、逐级组建核心教研团队,积极开展抱团教研和县中教师赛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特色育人模式,强化质量考核评价,推动县中育人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五是统筹各方力量,提升办学合力。坚持把办好县中作为市县两级的标志性、接力性工作,落实党政联系学校和定期议教制度,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做实家校社协同育人,形成了“党政重教兴教、社会助教支教”的良好局面。
学习推广包括常德在内我省各地县中发展的经验做法,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是湖南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县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承担的重要战略支撑作用,把推进县中发展提升与建设教育强省结合起来,与发展县域经济和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站位全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谋划我省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蓝图。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加快县中发展提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第一,推进县中发展提升,是教育强国强省建设的战略所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强调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更加注重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缩小教育的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县中发展提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对整体提升县中发展水平作出全面部署。今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提高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公共教育服务能力”。前不久,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把“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作为八大重点行动之一,强调“加强县中标准化建设”。就我省而言,2022年11月,省委对标党的二十大要求,作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决策部署;随后,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县中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最近,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围绕打造“三个高地”,提出滚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实施好这些工程,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包括县中在内的普通高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第二,推进县中发展提升,是加快我省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所迫。全省86个县市现有普通高中478所,占全省高中总数的65.8%;县中在校学生102.61万人,占比更是高达72.2%。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县中振兴”作为教育强省建设的基础性战略举措,全省上下同向发力、整体破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2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47%,高出全国2.87个百分点,比十年前提高6.5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全面规范招生入学,有效遏制了“掐尖”“抢生源”等乱象,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消除高中“大班额”,全省大班额比例降至0.77%,超大班额全部清零,积极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启动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建设;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等深入推进,县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等等。
但是,目前我省县中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差距大,仍然面临诸多困难、问题和挑战。一是从资源供给看,一方面,县域普通高中优质公办学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据测算,未来几年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8年达到峰值165.4万人,较2022年增加23.2万人,增长16.3%,届时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从条件保障看,我省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各项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后,随着未来生源增长,生均面积不足、生均公用经费不足等办学条件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三是从教育质量看,以今年高考本科录取率为例,市级层面,最大差距超过1.7倍;县级层面,最大差距超过2倍。这说明市域间、县域间的办学质量差距还很大。四是从工作推进看,一些地方对县中发展重视不够,履行保障职责不到位,有的县中办学条件多年未改善,有的对困扰县中发展的负债、师资短缺、选科走班难等问题研究不够,长期久拖不决。有的地方和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有偏差,违背规律片面“抓分数、抓升学”,而平时教学常规落实不到位,教研教改力量配备不强,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这些情况充分表明,我省县中发展提升面临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各地要高度重视,抓紧锻长板、补短板、抬底座,加快推进县中发展提升。
第三,推进县域高中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缓解教育焦虑的民心所系。我省严禁跨区招生后,县中生源基本留住,但如果县中教学质量不高,就会产生一种新的不公平。同时,由于县域优质高中资源不足,一些家长担心子女上不了优质高中而产生焦虑。只有办好县中,才能稳住县域内全学段生源,稳住千万个家庭。此外,目前总体上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城区强、县域弱的格局没有打破,县域高中民办学校学生占比高、群众负担重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办好县中,不断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供给,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二、锚定目标任务,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推动县中发展全面提质
按照我省“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要在2025年前完成县中发展提升各项任务,实现“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学校建设基本实现标准化”“县中教育质量显著提高”等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地各校要对标国家和我省的部署要求,算好时间账和任务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推进县中发展提升。
(一)加强规划布局,着力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一方面,要顺应学龄人口变化,统筹教育资源布局。根据出生人口预测,我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在校生规模峰值分别出现在2020年、2023年、2028年、2030年。其中,未来五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将由217万增加到243万,增加26万,增长12%。另一个要考虑的情况是,当前家长和社会对优质普通高中教育需求较为迫切,我省还需适应这一需求,进一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资源供给。各地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优化各类教育资源配置,既要避免资源浪费,又要防止以教育规模缩减为由减少教育投入,尤其要考虑未来教育“小班化”教学和数字化智能化的更高配置要求。
对普通高中教育来讲,未来几年优质公办高中学位供需矛盾将十分突出,必须集中资源建强县中,增加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同时要适当控制民办高中的审批,逐步清除一批不达标学校。要深入挖掘优质高中办学资源潜力,增加学位供给,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要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从实际出发谋划建设必要的新优质县中。要通过区域内集团化办学、结对和托管帮扶等多种方式,持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总量。要坚持市域统筹、一体布局、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县(市)、各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建设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方面特色的县中,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今年,我省启动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建设,被列为省政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之首,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支持86个县(市)的100所县域高中开展标准化建设,计划投资共计35.7亿元,预计可增加学位6万余个。这是省政府高位谋划推动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成后可极大改善县中办学条件,有效缓解高中学位不足的矛盾。省政府将其纳入全省打好发展“六仗”的重点工作和对市县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的重要指标。各地各校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明年秋季开学前所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要以“徐特立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全省县中标准化建设。各地要按照“一校一策”要求制定完善本地实施方案,切实加大投入、加快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要持续巩固消除大班额成果,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小班化”教学。要切实加强配套建设,各地要充分考虑新高考选课走班等需求,配齐足额的教室和功能用房,按要求配齐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确保学生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全面满足需要。要推动县中教育数字化转型,抓住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整省试点的重要机遇,加强教育“新基建”,创新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县中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加强师资建设,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一是坚持不懈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我省先后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取得较好成效。各地各校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持续健全长效机制,引导教师正品行、守纪律、作表率。要加强对教师法纪观念和职业操守的经常性教育,与公安、检察等部门建立联合机制,严格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教职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等制度措施,加大师德师风问题惩处力度,坚决做到“零容忍”。特别是在教师招聘和管理等环节,要加强对教师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的关注。
二是健全县中教师培养补充和管理机制。当前,我省普通高中生师比低于全国近2个百分点,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在县中尤为明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落实有关编制、招聘规定,及时补充县中教师,着力解决县中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员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行的公费师范生培养,是补充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深受基层欢迎,要将其作为县中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政策予以坚持,同时逐步缩减农村特岗教师招聘规模,集中资源支持公费师范生培养。各地要主动与相关高校对接,合理申报招生计划,注重男女生比例均衡,注重向心理健康、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倾斜。要加强青年教师人才引进,如浏阳市领导坚持每年带领高中校长去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重点师范院校招收优秀毕业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要加强教师流动管理,对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从县中挖人才的学校,要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要积极推行“县管校聘”和县域内“轮岗交流”,争取本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协调推动改革落地落实。
三是着力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要不断优化“国培”“省培”项目,完善五级培训体系,加强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等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县中教师素养和能力。去年,我们启动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就是要分学段分学科集中培养一批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带动培养一批卓越校长和骨干教师。各地要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健全传帮带机制,带动县中教师素质整体提高。要开展各种教学素养展示、教学能力比武和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要健全县中教师待遇保障与调整机制,大力改善县中教师待遇。常德的县中好,教师队伍留得住,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各县(市)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县中教师待遇,使教师具有较好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要按照“人岗相适、各尽所能”的要求,科学合理配置师资,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适当向县中倾斜。
(三)加强主责主业,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县中发展提升,核心在于提高育人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抓住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主阵地。要深化对教育规律性的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切实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尽快扭转教育短视化、功利化、片面化倾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上半年,我们几次调研发现,教育质量的高低既与投入有关,又与投入无关;既与教师学历水平有关,又与教师学历水平无关。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总是名列前茅的双峰县,经济水平中等,教师学历状况也是中等;高中教育质量名列前茅的常德市,教育投入和教师学历也不是全省最好的,他们之所以办学水平高,关键是在立德树人、教学常规、教研教改、考核机制等方面抓得紧、抓得实。
一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要突出抓好韶山红色研学活动,充分运用“家门口”红色教育资源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按照省委统一部署,要组织全省中小学生就读期间都到韶山开展一次红色研学。上半年实施后,反响良好,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教育部专门发文推广。下一步,要继续抓实抓好这一大思政课,各地要主动对接、统筹考虑,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精心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安全和实效。要切实加强学生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形成“五育”并举格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生活实践和社会活动,促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要落细抓实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核心和基础是课程。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开齐开足音体美、劳动、社会实践、心理健康等课程,加强实验教学,严禁超课标、超进度教学,不得以考代学、以考代练,严禁违规补课,加重学生负担。要着力在提升教案设计、作业设计和教学基本功上下功夫,要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推动落实“备、教、批、辅、考”等教学常规要求,真正做到向管理要质量。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适应新高考要求,完善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想方设法解决办学条件和师资瓶颈问题。
三要切实强化教研教改支撑。教研教改是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支撑。前不久,教育部在长沙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推广了我省经验,我们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体系,加强教研力量配备,强化教研对教学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市级统筹,市州教研部门要按新课改要求,配齐配强各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创新教研工作方式,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研模式改革,指导县中和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改要求,加强教考衔接,全面提高县中教育教学水平。要加大有组织教研教改力度。在新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奖中,我省基础教育获奖15项,较上一届的6项增长150%,取得历史性突破。从今年起,省教育厅设立1200个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安排资金3200万元,其中面向一线教师的项目占70%,后续还可以加大资助力度,在全省推动形成“大兴教研、大抓常规、大提质量”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综合治理,着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一要持续规范招生办学。前两年,我省狠下决心,从全面规范中小学招生入手,全面实行属地招生、公民同招,严禁跨区域招生,推行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大力整治“掐尖”乱象,严肃查处了一批违规行为,让“择校热”迅速降温,有效稳定了县中生源。但是,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一时难以根本扭转,以及其他因素叠加,不断冲击招生秩序的防线。要进一步完善高中招生考试办法,健全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招生制度,全面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坚决查处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违规借读等行为,切实维护招生秩序,保障县中生源稳定。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办学行为要坚决制止。石门县一中多年来坚持不办重点班,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省县中前列,值得肯定和学习。
二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当前,“五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折射出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极端重要性。我省作为全国六个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之一,要以敢为人先的气魄、敢于担当的勇气和作为推动改革方案落地落实。要着力推动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将教育评价改革纳入“两项督导”评估的内容,继续抓好普通高中学校督导评估,引导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和质量观。
三、强化保障、压实责任,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县中发展提升
一要落实组织保障。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切实发挥市县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布局规划、经费投入、资源建设、师资保障、干部配置等问题。要压实市县两级办学主体责任,探索建立市域统筹县中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全面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高中学校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要强化跟踪问效,省里已将推动县中发展提升情况纳入市州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和县级党委政府“两项评价”的重要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履职不到位、工作不落实,存在违规办学行为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追责。
二要健全经费保障。推进县中发展提升,加强教育经费保障是关键。要坚决落实政府教育投入法定责任,没有投入保障,发展提升县中必将成为一句空话。要千方百计筹措教育经费,切实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帮助县中改善办学条件,减轻负债水平,提高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要积极争取将可盘活利用的资产资源优先调整用于教育,处置收益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要完善落实社会捐赠投入财政配比政策,按规定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捐赠用于县中发展。
三要优化环境保障。校园安全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各地要强化底线思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校园安全监管机制,突出抓好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暴力伤害等专项行动,切实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要健全部门协同机制,统筹精简进校园项目,切实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负担,让校长静心办学、教师安心育人。要加快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科学的教育理念、县中发展提升的典型经验,引导和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县中发展。
(本文系夏智伦同志在全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