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重处教师校外培训,关键是严守师德红线

2023-10-23 15:22:58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汪昌莲

10月15日起,教育部颁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生效,进一步明确违规校外培训“罚什么”“谁来罚”“怎么罚”等问题,并明确,凡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校外培训,一经查出将从重处罚。根据海口市教育局消息,海口市已将相关规定融入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流程以及师德师风建设过程。(10月22日极目新闻)

不可否认,违规补课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违规补课行为,发现和查处比较困难,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存在短板。特别是,部分地方和学校对违规补课态度暧昧,甚至默许纵容;对治理违规补课工作重点不明、方向不清、敷衍应付。尽管国家及地方年年重申“禁补令”,但由于没有处罚措施,“禁补令”实际上已沦为“进补令”。基于此,教育部出台新规,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将依法从重处罚。在此基础上,海南海口已将相关规定融入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流程以及师德师风建设过程,,明确红线,规范管理。

此前据媒体报道,仅今年暑期,各地已发现和查处多起违规补课事件。可见,面对“禁补令”,部分学校、培训机构和在校教师,仍在顶风而上。特别是,据媒体透露,一些在职教师完全背离了基本的职业道德,“课上不讲课后讲,免费不讲收费讲”“课堂不讲重点,课后强制收费补课”,有的甚至给不参加有偿补课的同学“穿小鞋”。当一个教师用商人的心态去经营教育和教学时,这样的教师怎么能为人师表?又怎么能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和信任?违规补课,正在不断败坏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着社会和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问题是,不仅一些在职教师无视“禁补令”,那些急于让孩子“比学赶超”的家长,也会明里暗里抵制“禁补令”。各地违规补课屡禁不止的现实告诉我们,越是明令禁止的东西,越是有人将其视为“珍宝”,死死抱在怀中不放;更何况,违规补课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个刚性不强的“禁补令”,面临“法不责众”的尴尬。基于此,让“禁补令”长出牙齿,对违规教师进行处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前据媒体报道,2022年3月,湖南长沙出台史上最严“违规补课整治令”,教师违规补课被查处二次以上,将取消教师资格。

特别是,海口已将“不能聘用学校在职教师参与校外培训”纳入各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告知过程。在教师管理方面,市教育局、各学校也将“在职教师不能参与校外培训”要求融于师德师风建设,明确红线,规范管理。海口市将根据有关规定,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及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以进一步巩固“双减”成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秩序,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权益。

可见,重处教师校外培训,关键是严守师德红线。必须将违规补课,纳入师德“负面清单”,实行“零容忍”,切实规范学校办学、教师从教行为。一方面,将不参与违规补课,作为衡量教师师德的一个重要标准,与绩效考核挂钩,可使违规补课之风得到一定的缓解;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不讲师德与操守,不择手段从事违规补课的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当进行严厉查处,直至取消教师资格。当然,从长远来看,改变单一的功利的教育评价体系,拓宽孩子们受教育模式和成才途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素质教育理念,方能从根本上遏制违规补课乱象的泛滥。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