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李薇薇
10月11日,湖南省教育厅召开党组(扩大)会,会上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及其校友在促进湖南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搭建校友资源交流对接平台,释放校友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打造“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的推动作用,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校友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著名经济学者吕世杰教授提出,据不完全估计,全国校友经济潜力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校友经济”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校友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路径
2017,武汉市政府主导“资智回汉”,使政府成为校友经济的核心。5月,华中科技大学率先打响“校友资智回汉”活动的第一枪,举办了“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暨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届企业家论坛,500多位“华科系”企业家前往捧场,35家华科校友企业代表签约35个项目,投资总额989.7亿元。当年,武汉校友经济招商13场,累计签约投资总额1.74万亿,占到全市招商引资总额的一半多。
在政府主导、高校引领的模式下,“校友经济”的庞大能量受到高度关注。2018年9月6日,由国家科技部、上海市政府指导支持,由同济大学发起并与嘉定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高校校友创新创业大会暨中国首届校友经济峰会”在上海汽车展览中心举行;2022年,“大厦栋梁”计划启动暨厦门校友经济联盟成立大会举行,23个校友招商代表性项目进行集中签约,计划投资总额354.5亿元;2023年,南京市秦淮区举办秦淮硅巷经济创新提质暨校友经济发展大会,总投资额超17亿元人民币。
可以看到,“校友经济”是具有温度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各地政府探索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而湖南的“校友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前列。
早在2009年,中南大学的传奇校友王传福带领比亚迪以30亿签约长沙,成为中部最牛校友经济案例。据媒体报道,中南大学校友在湘创办企业近千家,涉及工程机械、医疗、材料、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估算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作为湖南高校聚集地,长沙一直努力开发“校友资源”——长沙市2023年“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新春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38个签约项目中,约三成项目是由湖南校友引进、牵头、投资的。今年6月19日,湖南高校校友暨湘商回归恳谈会在长沙举行,现场签约28个项目,总投资323.6亿元,其中多个企业创始人具有在长沙高校求学经历。
以项目为支撑、以情谊为纽带,“校友经济” 给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以“校友圈”串起产业链、生态链,助力城市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城市增添新势力、凝聚新动能的重要方式。
湖南发展“校友经济”潜力巨大
“校友经济”是知识经济,也是情感经济,而其背后更有教育资源的巨大支持。这些“校友经济”走在前列的城市,无一不是坐拥丰富高校资源——湖南拥有百余所高校、百余万在校大学生,拥有国防科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5所双一流大学。
“校友”是学校教育和培养的出来的,是院校的“教育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院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水平。高质量的高校资源正是培育高质量的“校友资源”的沃土。
以湖南为例,据新闻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立元曾介绍,中南大学培养的A股董事长旗下公司总市值超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三;在湖南的已上市校友企业共有23家,占全省164家上市企业数量的14%,合计年营收超过1500亿元。
湖南大学校长、校友总会会长段献忠也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大学校友在约658家上市公司任高管,校友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第一大股东等)的上市公司约66家。
校友既是学校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和结晶,更是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10月12日,在吉首大学举办2024届毕业生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上,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的114家单位入场提供500余个岗位。当天,共有3000名学生参会,投递简历2200份,意向签约数970人。各类活动不仅向母校提供工作岗位,还为校友创业提供各种支持,提振就业率。
“校友能带来巨大人才红利,是其他任何招商举措都很难带来的利好。”长沙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平曾说。据介绍,5年前,湖南本科毕业生在本省就业率不到30%。现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应届毕业生四成以上留在长沙。
教育如何推动“校友经济”
曾有不少人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但实际上,今天的教育就是今天的经济。
10月12日,在湖南省教育厅召开的会议上提出,要充分搭建校友资源交流对接平台,大力推动“校友+人才”“校友+科技”“校友+项目”“校友+企业”“校友+教育”汇湘。
会议强调,湖南不仅要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及其校友在促进湖南、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适时举办“校友汇湘大会”“校友企业来湘投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海外科创人才汇湘发展”“大学生留湘创业就业”等全省性活动。
无疑,省教育厅主动服务经济的举措值得点赞。但是,发展校友经济不仅要教育部门的推动,更要地方政府的作为,积极为项目落地创造环境,为成果转化搭建平台,为人才落地创造机制。
让人欣喜的是,近些年,长沙出台了多项政策,通过真金白银的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科教创新实力正在加快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2022年8月,《长沙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2-2024年)》出台,提出到2024年,在长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率达到5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达到45亿元以上,科技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
湖南湘江新区成立了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全力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截至去年,园区已孵化科技企业607家,其中校友企业155家,累计实现有效知识产权自主研发及转移转化约2200项、营收超80亿元。
作为一个中部城市,长沙的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并不突出。但据媒体报道,近些年,长沙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和壮大。如今,长沙的产业特色鲜明,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效应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企业入驻长沙。在壮大升级产业同时,长沙也积极发展也诞生如新型储能材料等新产业,2022年,荣登“新型储能十大城市”之首。产业升级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成为“校友经济”持续发展的稳定器。
不仅如此,长沙还设立了100亿元规模招商基金,重点投资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开放型经济等与长沙产业发展契合的项目,为校友投资鼓劲加油。
一套组合拳,让长沙具备长久且持续的吸引力。
9月28日晚,湖南湘江新区“百万校友回岳麓”系列活动之“共叙岳麓情潮涌想未来”活动在长沙举办。活动中,中南大学校友、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广胜表示,“当前新区正与各大高校密切合作,共同打造校区、城区、景区、园区‘四位一体’发展,并启动了湘江科学城等一批重大示范项目,为广大校友参与母校和新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我们可以相信,“校友经济”带来的资源、人才、资金回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将会为湖南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