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唐雄伟
初夏,江口村田地新耕,荷叶渐渐丰腴。
5月26日,农户们欢欣地迎接前来村庄学习调研和送学送教送科技的高校师生。这是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为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推进学校对口乡村振兴点——双峰县杏子铺镇江口村全面振兴,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乡村振兴现场,到屋场地头开展“以学增智”专题学习调研。
农家屋场擘画和美乡村
上午9时许,村庄里开始呈现一派热闹景象。
村部会议室里,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正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校党委副书记苏玲首先导学了《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2021-2023)》,接着解读了《四级书记促振兴 三百工程助帮扶——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助力江口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2023-2035)》;副校长郭国强、纪委书记李雪山、副校长刘茂盛分别结合工作实际作了中心发言;其他与会人员畅谈了学习体会。
校党委书记杨兰英指出,把理论学习的会场搬到乡村振兴现场,开展“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学习,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新颖、很有意义、很接地气、氛围很好。她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习近平总书记重农、爱农、为农、兴农的深厚为民情怀,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和科学方法。“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责任,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保持战略定力,找准发展路径,坚决打好乡村振兴主动战、持久战;要坚持群众路线,汇聚师生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午后的阳光越过墙头,投入一片阴凉。在一户农家屋场,杨兰英正在为江口村的党员干部、农户、小学教师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她娓娓讲述了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春雨滋润下,千年苗寨“华丽转身”,在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故事,介绍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基本情况。她还和大家探讨了如何结合学校和江口村的优势,将江口村打造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
博士团队“论道”桃花岛
村庄所在的桃花岛三面临河,风景独特优美。
学校的博士团队带着体验项目入村,开展沉浸式调研。他们依据校园营地帐篷节形成的可操作性实践模式,因地制宜,策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参与性强、品质性与体验性兼具的体验活动,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队规划新建的草坪上,学校师生迅速搭建好了天幕和帐篷。
营地上,人群渐渐聚集,极具特色、主题鲜明的项目吸引了当地村民、学生、干部等不同群体好奇地前来围观学习和参与。师生们教村民们如何投飞盘和打棒球、气排球、网球。伴随音乐节奏,精彩的舞狮表演和花样跳绳表演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声。天幕下,师生们跟村镇干部和村民亲切交流,讨论如何用围炉煮茶形式来宣传当地特色小吃。
与此同时,另外三支博士团队在校领导、党务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分组走访了村子里的部分农户和乡村创业人士,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展主题调研实践,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博士团队采取实地考察、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调研形式,对江口村自然生态基础与人文资源禀赋、农产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展开系统调研,充分挖掘农产品的生产性、观光性、参与性与娱乐性等,因地制宜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推动农业由“卖产品”向“卖文化”“卖服务”转变,赋能体育休闲、生态旅游、民俗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
另一方面,他们深入调查江口村资源、土特产具体产品以及江口村土特产营销现状,厘清土特产的营销困境,为江口村土特产的品牌建设和网络营销把脉,不断提高江口区位和特色产业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博士团还调研了江口村产业资源及乡村产业链组织,提出发展“农业公司+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农业”产业,振兴乡村产业链,从深耕一产拓展至三产,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产品价值提升、产业能级提升。
此前,博士团就江口村资源利用与村庄规划进行了调研,主要调研了江口村土地利用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状况、经济发展基础及产业发展规划等,系统全面了解江口村资源利用与未来发展愿景。今后,博士团队将继续厚植“三农”情怀,对接乡村产业经济、乡村金融投资、乡村治理体系、乡风文明建设等重点需求,围绕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农业品牌营销、乡村新产业发展、乡村产业空间布局、乡村新型集体经济、涉农企业管理、乡村金融服务、乡村投资等领域开展广泛走访与调查研究,将科研论文写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
30门课程打造“新农人”
在村小学图书室,学校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彭赛红正在作主题为“营造幸福家庭,建设和美乡村”的《婚姻家庭法》普法专题讲座,村镇干部和农户们认真地听课,仔细地做笔记。
讲座中,彭赛红以当地婚礼习俗中的彩礼、嫁妆等村民喜闻乐见的事件为例,引出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调解无效准予离婚以及离婚时无过错方可以请求损害赔偿等婚姻家庭案例,详细解析了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界定、离婚协议和财产分割、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等热点问题。在互动环节,几位村民先后提出了经常会遇到的涉法问题,彭赛红结合案例进行了详细解答,解除了村民在婚恋生活及家庭中存在的疑惑。
“我们第一次面对面听大学老师讲课,老师讲得真好。”“这个课程很实用,对我们很有帮助。”“我刚好有这方面的困惑,听了这堂课,我一下子明白该怎么处理了。”“以后的课我都要来听。”……刚刚听完课的村镇干部和农户们兴奋地发表感想。
此次课程是学校面向江口村开展新农人培训的第一课。据学校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锴介绍,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织96名教授名师、学科骨干、青年博士构成教学团队,开发了30门新农人技能培训课程,将陆续通过现场理论授课、田间地头考察、屋场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江口村民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这些课程将系统讲授党的“三农”政策、新型集体经济、涉农企业管理、乡村治理、乡村投资等领域的知识。
基层党组织结对促振兴
村部广场上,十多个展板一字排开,吸引了众多村民、党员干部前往观看。这是学校经济地理学院直属党支部启动党建共建措施之一,旨在利用特色学科优势,重点围绕江口村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帮助该村进行合理设计。
经济地理学院直属党支部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学院、村党支部各自优势,开展学院直属党支部与村党总支结对共建工作,以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联建工作新格局。
当天上午,经济地理学院直属党支部与江口村党总支在村部会议室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并授牌,校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苏玲为结对共建党组织授牌。接着,举行了“科技兴村”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校党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文炳勋为经济地理学院直属党支部“科技兴村”志愿服务队授旗,经济地理学院直属党支部“科技兴村”志愿服务队队长张鹏博接过旗帜并作表态发言。
经济地理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姚旭辉介绍,他们将按照“党建搭台、支部唱戏、支委统筹、共建共享”的动作模式,结合驻村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五帮五强”活动,即帮助开展组织共建,增强支部活力;帮助拟定规划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帮助完善阵地功能,增强活动效果;帮助制定各项制度,增强工作规范;帮助关爱弱势群体,增强党群关系。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乡村群众得实惠、院村支部共促进、振兴发展见成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