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潇玲)2月24日,湖南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胡林教授团队的成果“事故数据驱动的汽车安全设计与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汽车安全设计与智能化关键技术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汽车安全是国家“汽车强国”重大产业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智能化是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以往我国汽车设计以参考国外的标准和经验为主,没有结合中国驾驶场景和事故特点进行本地化设计,存在缺乏数据和评价规程支撑、无法适应特征化群体防护、难以应对中国本土场景自主决策等三个共性难题,严重制约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举个例子,国外必须标配的汽车安全配置,一到中国却减配了。”胡林表示,“我们必须建立中国自己的事故数据库,通过事故数据的深入研究推动标准法规的发展,从而发现中国汽车设计的缺陷和不足。”
在国家及企业项目的持续支持下,经过十多年的产学研合作与技术攻关,胡林团队攻克了这些难题,给汽车装上了“智能脑”。
他们对国内9000多例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发了事故成因分析及评测系统,创新应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及交通伤流行病学理论,提取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流模式及特征,联合中汽中心率先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交通事故深入研究数据库(CIDAS)。“通过技术手段还原事故发生前5秒的信息,这对追溯事故发生原因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可进行相关的ADAS系统效用评估和搭建应用于智能驾驶的虚拟测试场景库。”团队成员说道。
针对“如何尽量避免事故发生”的问题,他们创建了基于事故数据挖掘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体系,从交通事故发生的 “人-车-路-环境”多风险的特点出发,研发了层级解耦的汽车安全预警技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一体化集成技术突破了智能感知系统冗余、扩展困难等瓶颈,实现基于多信息异构融合的行车危险态势辨识及预警,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提供了低成本感知系统解决方案,场景认知时间小于2s,感知预警正确率高于98%。
事故发生后如何尽量降低人员伤亡,也是胡林团队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的。他们开发了具有不同年龄特征的高生物逼真度中国人体损伤生物力学模型,结合我国交通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高度混合,弱势道路使用者事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问题,研发了主动式行人保护安全垫、主动式发动机舱盖、行人腿部防护装置、诱导侧面滑移机构、智能气囊与座椅自动后移机构等10余项装置。
团队研发的高生物逼真度人体模型
团队研发的智能车个性化横纵向控制策略
目前,胡林团队研发的汽车安全设计与智能化关键技术依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上汽通用五菱等单位实现了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成果推广应用到比亚迪、华为、百度、大众、丰田、宝马等10多家企业。推动了吉利、五菱、比亚迪等企业技术转型升级,支撑了合资品牌汽车技术本地化适配。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能更方便地采集到行车数据,下一步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利用、分析这些庞大的数据,辅助驾驶系统普遍应用后的事故形态和特点,还有未来交通环境下的乘员保护。”胡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