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中振兴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_权威发布_湖南教育新闻网 -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
编者按:一个案例意味着一种示范,一种创新代表着一种未来。为了积极总结新时代湖南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先进经验,全面展示改革创新成果,2022年12月,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联合主办了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推选活动,活动由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中南教育智库具体承办,最终选出 50 个案例,其中区域类 20 个、学校类 30 个。这些案例体现了湖南基础教育领域不断涌现的创新做法,代表了湖南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改革的矢志追求与不懈探索,展示了湖南教育系统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思考与智慧、成果与成效。
县中振兴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问题背景
县域普通高中,指县、未设区的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简称“县中”,其招生对象为县域内初中毕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2021 年 12 月,国家九部委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县域普通高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当前县中发展还存在生源和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笔者所在的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简称桃源一中)就是一所位于湘西北农业大县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园面积 26.7 万㎡,建筑面积 11.7万㎡,在职教职工 369 人,在校学生 4220 人。学校早些年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优秀师资至今每年仍有流失。面对困境,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态度,规范办学行为,进行深入实践和探索,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高质量发展举措
(一)坚持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桃源一中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普遍规律,把握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循序渐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化 “ 大 ” 为 “ 小 ” 。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纪律等细化并制定《桃源一中学生手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体现公民道德规范的规章制度,落实到校园日常。
2.变 “ 管 ” 为 “ 导 ”。 学校多维度评选先进学生典型予以表彰,并推介学生身边可信、可学、可敬、影响力强的典型,弘扬正能量。倡导鼓励学生自主管理。
3. 从 “ 心动 ” 到 “ 行动 ” 。长期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见行动”, 如“徒步游览桃花源”“手拉手、心连心”等活动提高学生心理认知和道德认知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
4. 把 “ 食堂 ” 当 “ 课堂 ” 。学校视后勤为感情,把食堂当课堂。坚持食堂不盈利,让学生吃好每一顿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灵,高三学生毕业离校前,自发地给食堂师傅写感谢信,毕业后还结伴来学校食堂就餐重温高中生活。2018年上学期因食材价格因素产生 40 余万元利润,学校及时返还给每个学生 100 元,这一举动被网友上传至网络,学校成了“网红”。这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缩影,被《光明日报》拍摄的视频经广泛传播后,全网点击量突破 4 亿人次,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
(二)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全面实施 “ 生本课堂” ” 。课堂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生命本能。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遵循渐进渐变规律,形成“定目标——选问题——编程序——悟道理”的课堂教学程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思维权、动手权、话语权、归纳总结权等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变得会思考、会实践、会表达、会感悟,全面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素养。
2.视 “ 后进生 ” 为 “ 后劲生 ” 。学校办学就是办有温度的教育,既关注全体学生,更关注“后进生”,视“后进生”为“后劲生”。对于“后劲生”,桃源一中给予“四个优先”权,即教师谈话优先、选择座位优先、课堂提问优先、作业辅导优先。依照“后进生评先进班”的办法,将学习和行为习惯综合评价排名后 25%学生的数据,作为评定班级评比依据。
3.集体研教深度融合 。各备课组分解知识点,分问题集体备课,集体研究认可后再个人精备,进入课堂,课件、教案等资源共享。每次教研会,都有计划议题,每月、每周、每天、每节课都有详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这种做法成就了一个个学科团队。教研推行示范课、转转课(轮流上教研课),并按职务职称从高到低排列上课顺序。学校集体备课蔚然成风,集体教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加强队伍建设,筑牢学校发展根基
1.强化党建引领示范作用 。学校注重用教育理想凝聚人心,以“诚勤”校训塑造校园文化氛围。将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结合,全面提升政治意识,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树立了教育强国理想。各支部组织开展“四优联评”等活动,打造了一支政治引领力强、改革创新力强、推动发展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
2. 优惠政策引进优秀师资。 。桃源一中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招聘高层次、高学历人才优惠政策。实行“双高”人才单招,程序简化,从早、从快、从严招聘到位。
3.抓实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完善机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鼓励全体教师参加学习,近两年先后邀请10 多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每年派教师外出学习 200余人次,参加省培、国培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4.健全机制确保教师队伍稳定 。学校多方争取,教育局每年给 10 个左右农村支教指标,解决青年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对年度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教师低职高聘。
(四)保护教育生态,助推区域均衡发展
1.实施招生改革。2014 年开始,在县教育局的统筹下,桃源一中把招生指标按初中学校在籍学生数和中考平均分等标准分配到校,中考后分校划线,一校一线,择优录取,促进了初中学生就近入学和初中学校均衡发展。
2.严守课程计划 。学校始终把规范开课设节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基础性工程抓好抓实,确保开齐开足各门必修课,体育、艺术、技术、实践等课程贯穿于高一高二年级始终,不被其他活动和学科占用,高三体育课每周两节直到 6 月初。严格落实各门选修课的开设要求,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始终做到不加班加点,不乱印资料,不搞题海战术。
3.自培优秀师资 。桃源一中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经济优势,难以从外面引进优秀教师,还不得不面对大城市对农村优秀师资的“虹吸”。学校不怕“抽血”,也不“输血”,而是强化“造血”,做到坚持不在县里其他学校挖优秀教师,而是招聘优秀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通过“名师工程”“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进行培养。不靠“输血”靠“造血”,既有效提高本校师资水平又避免了县内学校互相挖抢优秀教师的恶性循环,创建了县域内良好教育生态环境。
4.创新评价机制。突出团队创优,每年奖励优秀年级、班级和学科组。突出全面考核,“捆绑式”评价,抓两头带中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一中发展,每年以奖代拨近千万元给学校,知名校友创立了“校友基金会”,为学校实施评价给予了强有力保障。
5. 强化示范引领 。近三年来,尽管受疫情影响,仍有来自北京、河北、广西等 10 多个省级行政部门的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本省各地州市 200 多个代表团,万余人来校参观学习。学校领导干部、骨干教师被请出去作报告 30余场次。学校参与国家项目帮扶四川冕宁、河北曲阳、广西百色,参与市委项目帮扶沅陵,参与县委项目帮扶西洞庭,成效显著,曾受到教育部表彰。学校在县内结对帮联九中、二中。实施领导互派。2020年推荐副校长任九中校长,2021 年推荐教务科长任二中分管教学副校长。实施资源共享。学校将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与二中、九中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共享。经常性开展教师互动,实施日常教育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帮联,二中、九中教师每天都可以进一中教室,参与听课、评课、集体备课。
三、成效影响
2019年5月,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学习推广桃源一中办学经验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决定》(湘教发〔2019〕13号)文件,要求全省教育系统广泛学习推广桃源一中办学经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为此分别在2019年、2020年在桃源一中召开了现场推进会。2021年1月桃源一中招生改革案例“神奇的指挥棒”,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校长燕立国被聘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助力国家乡村教育振兴。
学校办学成果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18年12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基层行,中宣部专门组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14家主流媒体来校深度采访、全面报道,肯定了桃源一中经验具有很好的复制、推广价值。
桃源一中实现县中振兴,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