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课程立评价之 “ 镜 ”_权威发布_湖南教育新闻网 -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
编者按:一个案例意味着一种示范,一种创新代表着一种未来。为了积极总结新时代湖南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先进经验,全面展示改革创新成果,2022年12月,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联合主办了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推选活动,活动由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中南教育智库具体承办,最终选出 50 个案例,其中区域类 20 个、学校类 30 个。这些案例体现了湖南基础教育领域不断涌现的创新做法,代表了湖南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改革的矢志追求与不懈探索,展示了湖南教育系统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思考与智慧、成果与成效。
为课程立评价之 “ 镜 ”
——自然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与建设
一、问题与背景
(一 ) 关注保教过程 , 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时代诉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工作,将其作为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2022 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要求注重过程评估、强化自我评估、聚焦班级观察。幼儿园保教质量是保障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政策文件颁布为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抓手,但长期以来幼儿园评估重办园条件而轻过程质量,幼儿园需要理顺体制、搭建评估框架、依托具体的载体来建立科学的保教质量评价体系,以此保证幼儿园保教活动的过程性质量。
(二)依托课程评价,我园保教质量提升的应然实践
在幼儿园实践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实施的基本载体。我园结合周边特立公园、松雅湖湿地公园等环境资源开展了为期 10 年的自然教育园本课程探索,曾两度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年会上进行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园课程专题分享。但幼儿园在课程评价初期,存在课程评价目标导向明显与过程导向缺失的问题。评价者脱离了活动具体情境,一方面教师没有针对活动具体情境开展扎实而深入的反思,过程性反思不精;另一方面评价者也无法实现“以评促建”,无法察觉教师课程实施中的具体困难与困惑,进而无法为课程实施过程提供支持,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质量更无从谈起。如何 解决幼儿园课程评价与过程导向缺失的问题?基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建构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能有效落实过程评估、自我评估与班级观察,幼儿园通过 “ 明确 、 明晰 、明辨 ” 三措共举 ,树立课程评价的“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从不同的角度以课程评价为“镜”,在鉴别、诊断、考察中不断反思优化,让幼儿园保教质量呈螺旋式上升。
二、主要举措
( 一 ) 明确流程 , 树立方案评价中的 “ 望远镜 ”
《评估指南》要求“强化自我评估,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通过集体诊断,反思自身教育行为。”在课程规划中,园长集结团队,建立自我评估机制,明确课程评价流程,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望远镜”作用,以此落实课程的结构性质量。一方面,在课程方案评价中,幼儿园确定审议范围与框架,园长与课程领导小组中的骨干教师梳理课程审议流程,细化每个流程的课程评价负责人及其职责,建立园长—教研室—年级组长—教师—幼儿—家长的分层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另一方面,幼儿园邀请省、市级专家诊断课程实施方案,通过组织研讨,厘清自然教育课程的内涵,重新审视课程体系,修订出更加明晰的课程行动规划图,均衡基础性主题与生成性主题比例,架构起完善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以此落实课程的结构性质量。
园长应该在课程建设全过程中明晰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走出先实施后评价的误区,在课程规划中充分发挥评价的“前瞻性”诊断功能。
(二) 明晰重点 , 树立 过程评价中的 “ 显微镜 ”
《评估指南》要求“聚焦班级观察,通过不少于半日的连续自然观察,了解教师与幼儿互动情况。”在课程实施中,园长若想使本园的课程评价真实有效,就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多方位观察,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显微镜”作用,以此保障课程的过程性质量。
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是立足儿童为本,引领教师聚焦观察,从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中观察幼儿与资源的操作与互动,记录幼儿提出的问题,观察幼儿遇到的困难,在观察中倾听孩子的声音,用图画、语言、符号等多种方式与幼儿对话,认真梳理解读。在课程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中,幼儿的表征也成了我园评价主题活动过程质量的重要载体。
聚焦观察后,幼儿园依托对幼儿的观察明晰审议重点。当前幼儿园审议重点分为三步。第一步,活动前审议主题活动计划合理性。关注幼儿与资源的对话,梳理收集幼儿与资源互动中的问题,审议如何依托幼儿想要探索的问题生成主题活动预设计划。第二步,活动中审议过程实施的科学性。关注活动中幼儿的问题与困难,并与幼儿进行有针对性地、细致地对话,分析原因后启发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第三步,实施后审议反思交流的深入性。以整体案例为载体进行反思梳理,让幼儿、教师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以此保障课程的过程性质量。园长要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的细节,让幼儿回归课程评价,充分发挥教师主体功能,从具体的课程情境中梳理出适合本园的评价方式。
( 三 )明辨反思, 树立 效果评价中的 “ 三棱镜 ”
《评估指南》要求“注重过程评估,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在课程总结阶段,园长要让课程评价为教师的反思与课程的优化助力,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三棱镜”作用,在折射课程评价理性光芒的同时,尊重教师,让教师用对话的方式回过头反思自身的努力程度与改进过程,在对话中传递不同的思维光束,以此保障课程的结果性质量。
课程效果评价中,首先要面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成长档案形式的学期性总结。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分析、活动小汇、家园联系册等进行幼儿园生活的回顾与评价。其次,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进行效果评价。再次邀请专家进入课程审议与反思场,在对话中,教师、教研团队、专家三方常常会进行深入讨论,审议是否抓住主题核心要素、是否准确把握幼儿需求、是否促进幼儿经验提升。在思维的碰撞中,每位教师都会对核心话题产生不同体悟。在这些体悟中,唯一的结论性成果往往是不存在的,但教师确实又能在这种深入的对话中理解儿童、理解课程、理解教育。而课程领导团队也得以在每个学期的效果评价中不断回头看、往前看,反思我们的课程成果,审视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文本与课程体系。
三、成效影响
( 一 )厚植自然教育理念,构建全新课程体系
以福禄贝尔、卢梭、陈鹤琴、徐特立先生的教育论述为教育指导思想,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中,构建了园所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2017 年,我园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委会年会上汇报“自然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受到了王春燕、余珍有、秦元东等来自全国各地学前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2018 年至 2022 近 4 年间,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国培、省协会、名园长工作室等各项目中进行自然教育课程汇报交流近 20 余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课程建设经验在上海、四川成都、福建南平等地推广,为省内外近 200 所幼儿园的课程探索提供了支持。
( 二 )梳理课程 评价 路径,创新过程审议范式
重点针对幼儿园课程评价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课程审议的实践研究,通过课程审议把握课程过程性质量,提炼了课程评价的基本路径与范式。2021 年,幼儿园邀请全国知名课程专家虞永平教授进行课程论证,虞永平盛赞我园“勇于积极实践探索,让自然教育课程真正在园所落地开花。”省教科院周丛笑、湖南师范大学曹中平、杨莉君、康丹等省内外课程专家教授对我园课程给与高度肯定和认可。《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新湖南》《三湘都市报》等多家媒体20 余次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于 2020 年 8 月、9 月、10月、11 月、12 月推出了《课程愿景要有规划能落地》《为幼儿园课程引一渠“源头活水”》《自然教育课程怎样落地生根》《用好评价,为课程把脉》《用好课程实施主力军》等5 期我园的自然教育课程系列报道,均在学习强国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