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教研机制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的探索与实践_权威发布_湖南教育新闻网 -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
编者按:一个案例意味着一种示范,一种创新代表着一种未来。为了积极总结新时代湖南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先进经验,全面展示改革创新成果,2022年12月,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联合主办了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推选活动,活动由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中南教育智库具体承办,最终选出 50 个案例,其中区域类 20 个、学校类 30 个。这些案例体现了湖南基础教育领域不断涌现的创新做法,代表了湖南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改革的矢志追求与不懈探索,展示了湖南教育系统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思考与智慧、成果与成效。
创新教研机制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一、问题与背景
( 一) 时代发展使教研工作面临新挑战。 进入新时代,从核心素养到关键能力、到系统化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到十九大报告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以单独篇章专门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等,更加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教研工作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落实新要求、迎接新挑战,教研工作必须要有新作为。
( 二) 区域发展对教研工作提出新要求。 教研是落实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培育教师成长、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面对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传统教研管理呈现出明显滞后性,教研工作还存在机构体系不完善、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2019年,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对“完善教研工作体系、深化教研工作改革、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沅江市教研室从本地实际出发,创新教研机制,引领教育教学创新,为实现沅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效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专业支撑。
二、 主要举措
( 一) 健全教研工作常态化机制。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 制定《沅江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程》,根据国家、省、市教育政策和相关文件的最新要求进行了多次修订,分课程计划管理、课程标准实施、教材教辅使用、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计划与总结、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执行与监督、教育教学档案管理等模块进行多次完善规范。
二是构建教研网络。 一方面,队伍建设更“新”,2022年市教研室在全市范围公开考选6名教研员,配齐各学段的文化学科教研员,组建不同层级的全市教研团队,评选出23名学科首席教师、59名兼职教研员、18名高中教研员后备人才,扩大了教研力量。另一个方面,教研网络更“广”,健全基层学校教研组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设立学科教研组或相近学科综合教研组,村小以综合教研组为主,且各乡镇要以中心小学和乡镇中学为依托,以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为主要人员,组建好乡镇小学和初中中心教研组。形成以教室为主体,以各学段教研组为媒介,以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为基础的四级教研网络,为开展教研活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健全评估机制。 对教研组工作要求明确,分段检查、达标考评,每年进行乡镇中心教研组达标考评,2014年以来通过考评评选优秀中心教研组129个,通过教研室定期或不定期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与专业指导,中心教研组达标率达到90%以上,为质量提升夯实教研组织基础。
( 二) 强化教育教学教研视导机制。
一是创新视导方式。 基于学校和教师发展需求,在常规视导和校本教研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深化问题式、推介式等视导方式,实现区域、学校、备课组协同推进,既解决共性问题,也突破个性难题。扎实做好教研工作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视导,大力推进“推介式视导”,选择各学段管理方式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各校认同的学校或级部,分学段进行观摩和推介,集中点观察学校常规管理、集体教研和课堂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在帮助学校树立提炼经验的同时,也在区域内推进智慧共享。
二是优化服务指导。 坚持科研兴教理念,以“四个服务”主要目标,通过教、研、训一体化建设,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立足课堂教学的管理与实施,加强对基于“三备两研”的校本教研指导,围绕高效课堂,指导教师将“四权” (思维权、动手权、表达权、总结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积极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以“生本课堂”"高效课堂"等主题的全员教师教学比武、教育行政干部教学比武活动,每年比武课总数在230节左右,极大提升了全市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加强对薄弱乡村学校的教学帮扶、送教送培,以国培项目为平台,建立9所教研基地校,由各科教研员牵头组建9个送教团队,在教研基地校、学科联系点开展主题教研、现场指导、教学展示,每年送教示范课50节,为学校教、研、训一体化推进提供可借鉴的样例,提升教研工作的影响力。
三是注重过程监管。 对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期进行一轮以上的常规视导(对薄弱学校与大规模学校开展两轮常规视导),全方位监管各校的课程育人体系(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评价与管理,辅优促潜,课后服务)运行情况,重点监管全市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的整改情况。通过对学校的教学视导的集中交流,引导各中心学校加强学校内部建设,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同时将评价结果纳入到年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绩效考评。
( 三)创新多轮驱动教研活动机制。
一是积极开展教改课题研究。 主动对接与省市科研院所,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发挥教研员的教研引领作用,指导每所学校至少建立一个教改实验课题,开展教研活动。教师要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学校积极组织立项课题申报,要对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作出具体要求,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纳入学校年终绩效考核。目前8位教研员主持省、市规划立项课题,有效发挥了教研员的教研引领作用。
二是加强校本联片教研。 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教师培训、考试评价、电化教育、教育装备等单位的协作,初步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与幼儿园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教研工作新格局。依托城乡联盟校、区域校联体或指导相邻的几个镇(校)联合在一起、围绕一个相同的主题,通过观摩、对话、合作、切磋、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从名师引领、新秀培养、结对教研、成果交流、课题研究、质量分析等方面入手,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共同提高质量为终极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近年来共组织了153科次全市或联片教研活动,参与教师4万余人次。
三是大力开展校本研训活动。 明确了“遵循育人规律、把握学科本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校本研训原则,以发展需求为起点,以协同育人为重点,搭建立体化的校本研训平台。以“评课”“改课”为重点,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积极召开学科组交流会,指导教研组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开展校本教研,并通过微讲座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以教学视导、学科会、教师工作坊为平台,通过开展同课异构、课例研讨、听课评课、研课磨课、微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全市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三、 成效影响
( 一) 教研成果丰硕喜人。 近年来,沅江市教研室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引领、驱动、指导和管理作用,挖掘和培育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成果,成效显著,连续六年评为“益阳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6项成果获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奖数量占益阳总获奖数的27.8%,居益阳第一)。近五年,省规划课题、省教育学会课题立项30项,益阳市规划课题120多项,沅江市级专项课题、微型课题780多项。在益阳市“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初中数学“张向东名师工作室”获评益阳市唯一优秀工作室,在省、地产生了一定的专业影响。
( 二) 师生竞赛再创新高。 近年来,在基础教育精品课、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提升实践、中小学实验说课大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义务教育优质课例、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中获部级奖6项、省级奖112项、市级奖178项,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活动、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提升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单位。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省级一 等奖4个、省级二等奖5个、省级三等奖8个。省级以上思政课比赛、生物竞赛、化学竞赛、英语竞赛、计算机比赛、艺术体操比赛获奖人数达110余人。23名学生被授予湖南省优秀三好学生称号,8名学生被授予优秀干部荣誉称号。
( 三) 教育发展优质均衡。 沅江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创四个一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基本目标,取得了系列成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评价连续六年在益阳居第一位,连续六年获得益阳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优胜奖,连续四年获得益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质量优秀奖”,名列2023年湖南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