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教育人物 > 详情

席丽萍:办有灵魂的教育 育有灵魂的新人

2023-09-10 10:41:55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吕先云

WechatIMG1220.jpeg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吕先云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哲学家雅尔贝斯关于教育本质的一段阐述,被人们广泛引用。

既然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那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潜能?对一所学校而言,如何才能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新人?

2016年9月,校长席丽萍带领一批怀揣教育梦想的人,在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旧址扩建一所新型特色学校,并以《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句中的“明德”两字作为校名。一时间,“明德学校”成为当时东安莘莘学子追寻求学梦想的理想起飞之地。

时光荏苒,奋楫笃行。如今,“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心正方能行远”的持久办学理念,“正知正见,一身正气”的校风、“正身立范,一身和气”的教风、“知书有礼,明德正心”的学风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办有灵魂的学校,育有灵魂的新人”凝聚着明德学校的初衷,成为不懈追求的办学目标。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生态环境教育百强学校、全国绿色教育创新学校、全国资源节约型绿色校园、全国低碳校园、湖南省生态文明示范校、湖南省绿色学校创建示范单位、永州市园林式单位……一个个荣誉映射学校砥砺奋进的步伐,也见证着校长席丽萍深邃的教育胸怀和无私的育人担当。

塑造有灵魂的教师:名师工程托起梦想

恩格斯曾说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教师既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做有灵魂的教师,就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在席丽萍看来,有灵魂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有“明德砺业”的精神,将爱心与责任作为自己职业的灵魂,始终充满育人的幸福感,有道德并能够坚守教育的道德底线。

有灵魂的教师,要始终专注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质,专注于唤醒学生的独特,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必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的精神,同时,他又必须是一个力行者;要始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走研究型、学习型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总是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琐事中寻觅到育人的幸福。

为了实现这些对教师的希冀和要求,席丽萍决心下大力气抓强师工程,打造一支与特色新型学校灵魂教育相匹配的教师队伍。

开启全员培训,重点是对发展战略和文化的理解、强化学校和学科以及教师品牌意识,增强“教师素养”;开展有文化的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区域之间的讲学活动,“走出去,请进来”,推动广泛的赛课机制,推动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成果总结;建设“名牌教师”评价体系,把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会和政府评价,引入教师评价中;推进名师工程,完善名师的培养与管理机制,以及自我生长机制……

现在,明德学校教研氛围浓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全县教学比武中屡屡斩获颇丰,教学质量也跻身全县前茅。

一支始终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始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始终推进有灵魂的教学,始终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始终充满育人幸福感的“名师”队伍正在明德学校形成,汇聚力量,播种希望。

打造有灵魂的课堂:特色教学照亮现实

如果说“创新”是明德学校与生俱来的品牌基因,那么“特色教学”则是明德学校孕育新生的“瑰宝”,为新课程改革成功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简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聚焦课堂,提出了六简约课程设计观,即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作业设计简约。设计了简约课堂的教学模板,所有学科教案必须按模板书写,教学环节由板块构成,以实现教师“清清楚楚地教,学生明明白白地学。”学校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围绕“如何有效设计问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各年级各学科包括英语、音乐、体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法治各推荐一名教师参加赛课。各年级各学科内自行进行三研四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抱团成长。同时还开展各项专业比赛,如板书设计大赛、作业设计大赛、书法比赛、阅读分享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特色课堂,提升综合能力。为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第三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青花剪纸社团在全校全面铺开,涵盖了一至六年级,另外还开设了奥尔夫音乐、啦啦操、创意画、非洲鼓、中华武术等13个校级社团,多方面挖掘学生天赋,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书写、阅读、朗诵是“正心” 的好方法,为培养孩子们正心,学校创新开设了“正心课程”, 每天早上20分钟的正心朗诵,中午休息后30分钟的正心阅读,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的正心书写。学校还创新了“明德之声”朗诵平台,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

生态课堂,提升文明素养。作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该校积极落实生态教育,进行提升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课题研究,积极编撰开发生态校本教材。学校的生态教育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开展多种绿色实践活动:净滩、垃圾分类、进社区宣讲等,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培养绿色生活习惯;学校还设立环保专干,定期面向师生和家长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宣讲;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设立环保小卫士2名,督促学生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成为学校的“小主人”。

“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自开展特色教学七年来,为明德学校带来了极大的品牌效应,也一度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同时推动了小学课改的实践,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席丽萍介绍说。

锻造有灵魂的学生:传递之旅点亮心灵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如是说。

课程和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席丽萍在建立明德学校课程体系中,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为一体,紧扣道德文化育人的三个梯度:尚、齐、弘,打造“尚贤”“齐贤”“弘贤”三大课程,通过将学校文化融入特色课程,从而使学生成为心智和谐、持续发展、造福社会的现代人。

有灵魂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外活动里,体现在主题班会中,校园里的一切细节、一切举止、一切声音、一切表现,甚至连流动的空气,都将成为孩子成长为“一个人”的阳光和雨露。

例如,学校举行《说环保》主题班会教育故事会。会上,各班同学纷纷发言,讲述目前环境破坏的现状,抒发增强环保意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畅谈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措施。

事实上,明德学校的“课外活动”常常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给学生有了更多的展示的平台,而且极大地充实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在明德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书香节”“体艺节”等活动,按照学年的各个阶段,每个节日的命名极富韵味,充分融入明德学校的文化特色,打造出更加响亮的校园文化品牌。

同时,明德学校深知,一个有“明德”的榜样对弘扬班风、学风、校风会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每学期期末,学校都会评选具有“德”特质的“特别奖”,学生围绕“德”的四个范畴(厚德、修身、明礼、达智),自主申报奖项,经过班主任、年级组推荐,最后经由学校教导处审批后授奖,这一活动还会定期集结成《感动明德》案例集。

无论是一个小小主题班会,亦或是因兴趣结成的实践活动,在明德学校眼中,都可以化作一幅幅美妙的校园文化画卷,形成一道具有人文风情的风景线。这一系列实践的最后导向目标,就是培养有信仰,有追求,有担当,有品位,有健全人格,有灵魂的人。

“好的教育是一场点亮心灵的传递之旅,在新的征程上,我期待更多的孩子由此成长,并成为有能力带给自己和别人幸福的人。” 席丽萍总结道。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