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雨湖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八年研究与实践_要闻_湖南教育新闻网 -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
编者按:一个案例意味着一种示范,一种创新代表着一种未来。为了积极总结新时代湖南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先进经验,全面展示改革创新成果,2022年12月,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联合主办了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推选活动,活动由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中南教育智库具体承办,最终选出 50 个案例,其中区域类 20 个、学校类 30 个。这些案例体现了湖南基础教育领域不断涌现的创新做法,代表了湖南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改革的矢志追求与不懈探索,展示了湖南教育系统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思考与智慧、成果与成效。
湘潭雨湖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八年研究与实践
一、问题与背景
教育部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改进教育评价,建立健全研训工作体系,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研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促进“教学评”一致。转变研训方式,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训。
本地实际需要:(1)促进教育均衡,只有保障教师整体水平提升才有可能促进教育均衡。(2)教师需要尊重,人人享有学习提升的权利。(3)教师“工学矛盾”凸显。(4) 课堂教学有合作无实效。(5)教研训三张皮现象突出。
解决的问题:解决区域中小学教师“教研训”一体化,解决中小学教师全员研培,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训模式,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均衡发展。
二、主要举措
(一)课题驱动
以问题为课题。基于 2015 年第一轮全区教师学分统计分析发现全区教师五年来学分极其不均衡的问题。当年雨湖区申报了《基于“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机制研究》的课题并且成功立项为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初步确立“通过建立教师全员坊,完成互联网环境下区域内教研训一体常态化管理机制建设”思路。
(二)教研训同步
自2018 年雨湖区启动教师全员工作坊研修以来,构建“四全五维”(四全:全员性参与、全学科覆盖、全学年研修、全过程评估;五维:人人都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人人为学、人人为师)的全员教研训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研修,按学年度开展主题式活动。
2018年7月~2019年6月,建立中小学各学科工作坊,由教研员担任坊主,分学科研训:研修主题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教材解读”。研训重点放在教材分析与解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以推出学科优质课和课堂案例为成果。
2019年9月~2020年6 月,根据需要分学科,分学段研训。研训主题是“合作教学的课堂研究”。研修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上,着力打造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学科展示课,打造中小学5所试验校,2020年9月为检验成果,举行了2018~2020 年新入职的 208 位教师基于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竞赛。
2020年9月~2021年6月,坚持教研员负责制,分学科、学段、分层分类 (同学科分新进教师和资深教师;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建坊。研训主题是“基于合作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求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设计课堂教学的合作导学案,从课堂方法的研究推进到教学设计的研究。推出各学科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案集,全区由教研员组织各学科开展基于主题单元的教学竞赛。
2021年9月~2022年6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湖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考核实施细则》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分基地校和学科建坊,研修主题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 与学科融合”,研修重点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研修,促进学科信息化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全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全区所有教师完成信息技术2.0考核测评工作。
2022年9月~2023 年6月,依据新时代需求,分学科建坊,以新课程、新课标学习为主要任务,研修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着力研究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变化,重点放在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研训评一致性。计划4月份开展全区开展“基于合作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比赛。2022 年各学科已开展“基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案例”比赛,全年共收集案例 313 个,有 11 个案例获省案例征集评比一等奖。
雨湖区以“四全五维”教师工作坊研修为主渠道,通过多年努力和长期坚持,构建了“研训一体、线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组建了“学科共建、课堂研究”的区域学科教学共同体,实现了“聚焦课堂、主题研修”的教学主题研修模式,落实了“立足校本、提升质量”的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
教师通过“课程学习一一线上研讨一一线下研课一一个人实践”四步学习。这一研训模式让教师不离开学校、不离开课堂做到区域教师“全员性参与、全学科覆盖、全年度学习、全过程评估”。全体教师都在学习舞台的中央,学习的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教师研训由原来的“高空喷灌”转为“根部滴灌”。
(三)成果凝练
基于湖南省教师全员工作坊研修的经验,我区首创“区域全员教研训一体混合式”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创新“全员参与、双线管理、主题研修、常态管理”的教研训流程,培养“团队共进互教互学、主动参与、自主管理”的研训文化,从而构建起“教研训一体”的区域研训机制。
1.构建了区城教研训一致性研训理论,为教研训一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念:问题导向,学员中心,人人为学,人人为师
以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学员为中心,人人都在舞台的中央,人人为学,人人为师;线上线下,
一脉相承,一个平台,贯穿始终,适应“人人”“时时”“处处”皆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成果:
各学科直击一线教学难点,通过研训,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各学科取得阶段性研修成果并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研训评一致性。如:中学作文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方案、中小学体育“三乐”理论,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欣赏策略,小学数学“三味”课堂文化等。
2.创建了全区教师共同体,为深入推进了教育均衡搭建了多样化平台
每个工作坊就是一个教师共同体,有效地解决了乡村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研训骨干力量和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也促使大规模学校的学科教研组由自我闭塞走向多元开放,为深入推进了教研训评一体化搭建了多样化平台。
3.丰富了区域内学科课程资源,为区域内资源共享学习提供了保障
通过多项研修活动生成了大量优秀的教学设计、理论文章经验成果和学生成果,有视频、有文本资源,还有实验模型等.甚至有的老师将自己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研究成果都进行了分享,这样使资源的传承和创新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等。
4.促进了全区不同层次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为打通教育发展“最后一公里”找到了突破口
充足的预设课程资源和学员团队自创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多彩,有深入学习的价值。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多,形式多样,人人享有学习和展示的机会,促进教师个性化学习 保证每一位教师有能力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使发展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得以有效畅通。
5.点燃和激发了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热情,为形成区域内积极向上的教师文化注入了活力全区所有老师通过学习、观摩、展示等途径,教育教学中的困难迎刃而解,学员们有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使得教师队伍整体学习氛围日益浓厚,从而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区域教师文化。在精品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评比活动中,我区有 52 堂课获部优,80 堂课获省优,92 堂课获市优。
为村教师打开了一条专业成长的路径,大量的乡村学校教师开始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参与课题研究。2017-2022 年我区省市立项教育研究课题达87 个,乡村学校申报的教育研究课题有24 个,占我区省市课题数的 28%,很多乡村学校实现了课题的“零突破”
三、成效影响
本成果实践研究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成果展示
2019年5月面向全省举行工作坊研修成果展示活动。
(1)教育部领导高度评价雨湖区教师全员工作坊呈现出了“精彩的智慧、扎实的过程、沉甸甸的效果”,省教科院教研员评价:雨湖区通过教师全员工作坊这种新的研修模式,使全区教师专业成长如雨后春笋,听得见拔节的声音。
(2)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新闻网、湘潭电视台、湘潭日报等十余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3)原计划 280 人规模的会议,最后 500 多人参会。
(4)物化成果有分坊展板 20 块、微视频 12个和案例集 21册。
2.成果推广
(1)2020年12 月被湖南省教育厅官网“教育快讯”栏目以《雨湖区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 有效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为题报道,并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办公厅等。
(2)2020年11月受21世纪研究院邀请成为“全国教科培联盟单位”(38 家单位之一)。
(3)2022 年受邀参加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成果展。
(4)2019年12月-2021年8月受深圳市师资汇通教师培训机构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在“第二届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管理与发展论坛”做“论坛分享”。
(5)2019 年12月-2022 年接受全省多地市邀请,承担教师全员工作坊推进项目研修指导。雨湖区教研员应邀在省内外开展指导现场报告会30 多场,听众遍及全国各地,各地名师达 5000余人受益。
(6)研究成果集《追寻教师行走的足迹》和各学科全员培训案例集 19 本,多地索求,重印三次,数量达 1000 余册,成为了全省各地教研训项目单位实施的重要指南。
(7)近三年,雨湖区各学科教研员特别是数学教研员谭念君关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研训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在全国推广达200多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