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杂谈 > 详情

让“躺平”的“教育”站起来

2023-08-28 14:49:12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朱俊中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身边突然间多了一个网红术语,那就是“躺平”。好像越来越多的老师,在不知不觉间卷入了这一场空前的“风暴”之中,多劳却不能多得,引发“职场焦虑”,导致“躺平一个,带偏一批,影响全校”,让校长们“头大”,局长们“头晕”。

“教育”“躺平”面面观

在常规印象里,校长领导和教师理当全力扛起教书育人的大旗,推动教育的发展。但如今“佛系”“躺平”等词汇常常出现在他们的口中或者干脆就是被他们所践行着。

近几年,“佛系教师”的体量呈井喷态势,他们不评职称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抱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鸵鸟心态”,不愿当班主任,也不愿意当行政,更不愿接受临时性工作,整天过着“寒号鸟”生活,“能不干尽量不干”,工作不接受或接受后敷衍了事。更有些“占坑教师”“在其位不谋其政”,要么表面应允,实际撒手不做,要么“灶边磨子——推一下动一下”。

这些教师“躺”字当头,不愿学习不愿加班不参加培训,刷刷小视屏,坐等“资深副高”。

一些“副业型领导”不管教学,不深入课堂,每天“校门—办公室—汇报”“三点一线”运转,热衷于校园文化安全宣传投票拉票APP下载创先打卡等社会性事务,整天琢磨着“作秀摆拍”“特色活动”与“基建工程”。

另一些“撞钟式领导”进入“舒适圈”,沉沦于“无法改变环境便改变心态”鸡汤式的自我解脱,奉行“平均主义”,“稳定压倒一切”的治校理念。“不多事也不干事”,不接“烫手山芋”,不担责,上级“不推不干”或者“重锤瞎干”,“既不走深也不走实”,无“热锅上的蚂蚁”行动意识,“麻木不仁”的管理着学校。

更有个别行政领导怕得罪老师,校长不说我说什么,遇事“甩锅”。

“低欲望者”安于现状,思想和行动按下“停止键”,无职业规划,工作敷衍塞责,懒散拖拉,上课只教不管,凡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争先不创优”,“一有活动就开溜”。

一群“职称到手者”感到“船到码头车到站”,遇事“不喊号子不拉纤,撸起袖子一边看”,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闭”,直接“带偏一批”。

更有个别“利己主义者”“小算盘”打得响,只关心绩效“发饷”和“铜板”分配,不关心学校发展。

“教育”“躺平”原因为哪般

“躺”和“卷”的选择也成为人们经常讨论话题,任何职业在多年之后都可能会有倦怠期,但也必然存在一定的缘由。

“躺”就是对“卷”所需求的奉献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弱化倦怠最明显的表现。虽然教师是一份光荣而重要的职业,但往上晋升的空间有限,加上工资薪酬上升艰难,使得一些人感到失望和不满足,逐渐以“躺平”消极应对。

教师队伍建设的淡化引发“躺平”脉搏的下降。少数教师出现这样那样的“躺平”,归根到底还是思想认知出了问题,思想认知的偏差实质就是组织队伍建设的忽略所导致而成的。一些学校不重视激励教师在时代的潮流中找准定位提升认知,也很少讲述教书育人的故事,让教师的育人奉献停留在“空白区”,无形中产生狭隘的价值取向。

比如,“躺平族”中一种扭曲的人生价值观,“把身体保养好是首位,把家庭照顾好是主位,如何干工作是次位”,差不多就得了,随波逐流无追求,编织“无解方程”。

还有一些学校和老师奉行“不做事就不会犯错”的干事原则,抱着“不做不错”的逃避心态,逐步走上“躺平”之路。再加上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严厉的追责可能使其感到精疲力尽和无力应对,一个个干事者“不敢接活”,“不愿接活”,“不敢干事”,“不愿扛事”,“一躺了之”,“一躲待之”,沦为“躺平族”。

教育自主办学权的缺失。一些职能部门打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旗号,把拉票APP下载打卡创文扶贫医保小手拉大手等社会性事务不停地涌向校园,教学为安全让路,“草木皆兵”,从而导致学校老师陷入“万能圈”,并把一些政府职能直接转嫁给学生和家长,大量地“吞噬”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严重地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这种社会性事务,从客观上促使老师从疲倦向厌倦怠倦纵深发展,也可能使一些教育工作者感到沮丧和无力改变,间接滋生了“躺平摆烂”的空间。

教育舆论导向的缺位。一些自媒体把监护人的“缺位”管理,家长的“越位”管教,以及社会的“网络恶果”,医院的“心理危机干预”等等,大包大揽的一并甩给学校和老师。于是,学校转化为“责任无限公司”,不堪重负。再加上“一出事就找学校”,导致老师丧失惩戒权,由“不敢管”向“不想管”纵深发展。

教育过度期望的缺口。在教育领域,老师不仅要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应对学生和家长的高期望和高要求。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外界压力可能让一些老师“规避”风险心态占居上风,在管教别人家的孩子时“畏手畏脚”,慢慢地演绎成放手不管;或者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不给自己找麻烦,直接选择躺平而不再管教学生。

也有时候,社会舆论提供的“试错空间”狭小有限,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存在生怕出现失误和偏差的心态,久而久之就“不敢试”“不敢闯”,甚至演绎成“懒得想”。

在公办事业单位体制内,因绩效奖励机制不健全或不落实,考核时“里子”屈服于“面子”,“资历”替代“考核”,分配时不按工作实绩发放,也不考虑工作量,直接奉行“平均主义”,开启“老好人”模式,和谐相处,面面相觑。“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根本无从谈起,让“干者流汗,能者流泪”。久而久之,直接导致老师们“不作为慢作为”,甚至出现“见事儿就躲,扛事儿就软”的现象。

“职称一到手,工资跟着走,评上就要聘,能上不能下。”这是一首直白的“一聘定终身”顺口溜,充满了某种僵化的无奈。在学校,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取得高级职称聘用高级岗位,一旦到手便“高枕无忧”,再也“无动力无压力”,优秀人才无论如何出色,都得等老同志退休才会有机会,一揽子文件显得“无力且苍白”,谁也“没辙”。

“躺平”“教育”需开方

面对职场的“躺平漩涡”,管理层要打破现实的“躺平”“囚笼”,冲破思想的“藩篱”,勇敢地主动站在“风口浪尖”,让师生成为腾空万里的“鸿鹄”。

思想是行动的引领,也是滋生“躺平”的温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弘扬奉献精神,展现主人翁责任,加强合作意识。学校也要适时推出“内卷”思路,开辟“育人”渠道,构建育人先育己的管理理念。

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增加老师发展的内生动力。学校要借助“教师节感恩日校友会荣休会公众号”等平台载体,“拉满仪式感”,多宣传教师的优秀事迹,让优秀教师充满成就感,同时吸引逼迫老师们尽快走出“幸福迷失”的误区,让“躺平”教师站直身子,“挺直”腰板,有为向前。

人社部门也可以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机制,把教师的教龄荣誉与退休养老金挂钩,鼓励教师热心做事终身从教,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教育事业。

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治理“躺平”开出药方,完善干部选拔机制,让“能者上,虚者下,德者干,庸者下”,凸显“实绩用人”导向;“组织考察变现场考核”,“调动考察变日常调研”,“组织任命制变群众选举制”,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并以此来提高校长和领导班子的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俗语说得好,“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如果重形式轻内容不落实,制度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再好再严的制度也会慢慢失去可行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成了“拔了牙的老虎”,自然“管不住人管不好人”,甚至成了“躺平”的温床。

实施教师“退出”机制。教师虽然待遇不高,但也算个“铁饭碗”。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人社编制等相关部门,对学校老师进行“真考核”“真挂钩”,分批进行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等退出渠道,真正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教师的激情将会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出来。

改革职称评聘制度,让评聘真正分离。对中高级职称进行年度岗位考核机制,并作为下一年聘用岗位发放薪酬的重要依据,真正让想干事能成事的教师“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为不干事的“职称到手者”戴上“紧箍咒”,让躺平者“不能躺”“不敢躺”“不想躺”。

让奖励性绩效工资“落地生根”。在制订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要充分体现“不劳不得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改变与职称匹配挂钩平均分摊的“老好人”作风,严格执行绩效与职称剥离原则,让“能者想劳,干着多劳”,破解“绩效管理”难题。

除此之外,还要为教师制定中长期培养计划,为老师“开方子,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让“人尽其才,才尽其专”。

在政治思想的引领下,首先要建立准入校园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协同主管部门扭转教师“万能化”倾向,设立政府和教育局双重签字准入制,“屏蔽”非教学社会性事务进校园现象,让老师安心教书,专心教书,用心教书。

其次要强化执行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定了就要执行,否则就成了“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稻草人”“纸老虎”。

最后要实施“双名工程”。在一定区域内培养评选“名师名班主任”,让他们绽放异彩,发挥骨干作用,主持工作室,开展课题研究,实施结对帮扶,示范引领全体老师“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只要我们破除“思想误区”,有心且用心管理,移动“内卷传播的加持”,强化“行动干旱区”,坚决剥夺“特权区”,携手走出“舒适区”,把“一碗水端平”,教师才会服从管理,自生动力。除此之外,教育没有捷径可走。

一言以蔽之,只有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动作为,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静”局面,让“躺平者”“无地可躺”“无处可混”“无法摆烂”,努力做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答卷人”。

(作者 朱俊中系湖南省武冈市大甸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