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兴宇 刘志凌 陶晓辉)在衡阳县西南边陲的关市镇梅麓小学,90后校长殷晓蓝,她四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以学生为伴,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知识;她用自己的一份热爱,坚守在这个偏远的山区学校,用爱守护着乡村留守孩子的梦想。
“我舍不得孩子们,我不想离开乡村”
2019年,殷晓蓝大学毕业、英语过了专业八级,她通过衡阳县公开招考来到了关市镇梅麓小学担任英语教师。当时学校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全校就只有4个年级38个孩子和5名老师。来自益阳的殷晓蓝从小在城里长大,家人和朋友都一度认为她在这样的环境里呆不长久,然而到现在,她已经坚持了4年。
2021年,殷晓蓝通过业余自学考上了中南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她认为“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外出学习参观,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然后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她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调查体验,教师基本功比武、精品课大赛、县教学能手等比赛活动中,多次在省、市、县都获得荣誉。她认真钻研教材,反思自省,借助网络丰富资源,创新适应乡村孩子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今年,殷晓蓝因工作业绩突出被镇学区任命为梅麓小学的校长,她迅速进入角色,想方设法解决学校的各种疑难问题。学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师生的食材采购一直是个难题,殷晓蓝就自己驱车10多里到关市集镇上采购,以前不会做饭的她,跟着食堂阿姨学做饭,把热气腾腾的饭菜一个一个盛到孩子们的碗中。
四年来,由于她表现突出、成绩出众,有着深厚的知识功底和扎实的教育素养,上级部门多次想把她调到镇上的中心学校或县城学校任教,她都拒绝了。家人不解,朋友也有觉得她不可思议,她真诚地坦言:“我舍不得这些乡村留守孩子们,我不想离开他们,他们更需要我的陪伴和关爱!”
她任教的班级14个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务工,他们非常信任殷晓蓝,有些家长想让孩子转学,孩子们一口拒绝:“殷老师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四年级学生何雨婷说:“有一次下大雨的时候,我们的裤子鞋子都湿掉了,到了教室里 ,老师怕我们生病, 用吹风机一点一点的吹干 ,她就像妈妈一样深沉地爱着我们。”
“我要为孩子们做个爱学习的榜样”
2019年以前,梅麓小学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和多媒体设备,刚到学校的殷晓蓝就自己买蓝牙小音箱、制作教学道具进行英语教学,同时利用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创设真实的英语语境,从而增强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她通过网络学习和线下交谈的方式,利用B站、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多媒体途径寻找一些资源进行教学上的能力提升,比如观看教学获奖视频、公开课等,然后将所学运用到平常的课程教学中检验,有时自己也会根据情况报名一些比赛来练手。
2021年,她考上了中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当时在备考时,其实就对她们班的学生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她每天利用放学后晚上的时间学习到深夜,然后早上六点起床,在学生还未到学校之前,她已经早读了一小时。同学们来到学校看到她读书的身影,会不自觉地进教室开始早读,当她们知道殷老师在上班之余还加点学习,她们也有着一股学习的冲劲,“我为学生做了个爱学习的榜样。”
考上研究生后,身边有几个同事也咨询她备考相关事项,并陆续在这两年有人也考上研究生。同时,她还积极争取了北京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及其他公益机构的支持,给孩子们开设了“大师直播课”“科学直播课”等,让孩子们开阔眼界。
在殷晓蓝的影响下,学校其他的教师都愿意“跟着她一起干”,因为他们有成就感、幸福感。
“中国乡村教育应该从小学抓起”
关市镇学区主任唐斌说道:“她是乡村教师的一个标杆。”为教而教,能自觉排除一切芜杂与干扰,她潜心研究“如何让农村的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在去年,她嫁到了衡阳县,决定深深扎根衡阳县教育,她一心想着大山里的这些孩子,以至于自己都不考虑要小孩,因为她知道乡村这些孩子需要她。“孩子迟早会有的……”她红着眼眶说道,让人泪崩!
今年,她正在准备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她选取了《农村小学课后服务资源整合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个在国内很少有全面系统的研究,所以可借鉴的很少。“我就想为农村教育做点有意义的研究。”
凭着她的英语专业八级和在职研究生以及扎实的教学素养,任教初中、高中英语绰绰有余,她却要放弃,她有着自己的想法:“中国乡村教育应该从小学教育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着这个兴趣上初中、高中、大学,才会有乐趣,才是乡村孩子们的幸运!”
凭借她的爱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的优秀品质及深厚的乡村教育情怀,每年每次的期末考试,殷晓蓝所任教学科的班级,都名列全片乃至全镇第一。“我要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绽放光芒,成为独一无二的天使!”这就是殷晓蓝执着坚守的乡村教育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