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赵经天 王诗蕾
“我叫石天铸,今年13岁,学习摄影半年了。摄影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勇敢的自己、努力的自己。”
“我叫胡翰钰,今年14岁。摄影让我知道再普通的事物在镜头里也能找到特别之处,我的生活也因它变得更有趣了。”
“我叫覃辉,今年14岁。我想等在外打工的父母回来,拍一张全家福。”
……
这些是湖南省沅陵县明溪口镇芙蓉学校“看见”摄影社团的孩子们。这次,在中共明溪口镇委员会、明溪口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在家乡高砌头集镇,办了一场属于自己的摄影展——“看见美丽家乡,共建和美家园”。
“这群孩子就是大山的主人,摄影培养了他们发现美的眼睛。通过摄影,他们能找到自信,更能看见家乡的美,从而热爱家乡、回馈家乡。”说这话的,是孩子们的摄影启蒙老师,也是社团创始人,90后教师杜远薇。
同样在乡村成长的杜远薇回忆起童年,也是自信且快乐的——
“虽然我的母校在更偏远的村里,但老师们的教学方法都很新颖。语文课演课本剧,科学课抓蜗牛,劳动课就在操场做饭菜,每周还有一节阅读课……考试从不排名,我们也没被规定一定得学会哪个知识点,或是被要求哪道题必须会做,但每学期末,每个人都能拿好几张奖状回家。在那里,每个人都能找到不同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长大后,慢慢走出乡村的杜远薇,看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但更多的是亲身体验到先进的教育理念给成长带来的影响。
“我想,如果我能带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改变一些人的命运,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013年,杜远薇从师范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湖南省沅陵县明溪口镇任教。
“学校位于沈从文笔下《边城》的险滩——凤滩脚下,2021年前,名为明溪口镇高砌头九年一贯制学校。”杜远薇说,当年学校办学条件薄弱,是一所典型的乡村校。“没有运动场,没有功能室,没有教师宿舍,只有一条铺满煤渣的跑道。我只好住在两间教室中间的办公室,甚至没有厨房和厕所。”
虽是做好心理准备来的,但极大的落差还是给了这个年轻女孩重重一击。“乡村孩子更需要我!”没有选择退缩的杜远薇留了下来,一留就是十年。
十年间,这所乡村学校先后经历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验收和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创建国家验收,并在2020年通过申报,改名为湖南省沅陵县明溪口镇芙蓉学校。杜远薇见证着学校硬件的蜕变、城乡差异的缩小,也没停下自己的脚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上,她创新教学模式,带着学生走向自然,并组织小组合作式学习,引领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平日里,她挖掘校本课程,担任学校“书香校园”项目的执行者,组织校园个性晨诵、午读、暮醒,让师生爱上阅读,成为“终身学习者”。
这些,还不够。
“这些年,学校约8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的现状没有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杜远薇清楚地看到了学校所面临的这个棘手问题。“留守只是一种状态,‘儿童’依然是他们的本质。我想留在这里,去做一些能够让孩子们受益的事。”
2018年,她决定将心爱的相机拿到校园,教孩子把生活装进镜头,带着热爱前行。“在此之前,大部分学生是没有看到过相机的,觉得很稀奇。”但杜远薇发现,学生们并不是好奇她拿着相机拍了什么,而是对相机本身感兴趣。
“通过几次简易教学,我看见了这群孩子对摄影的喜爱,也看见了他们的天赋。”于是,杜远薇创办“看见”摄影社团,告诉孩子们如何操作相机,如何利用色彩来构图。更多的是,带他们拿着手机随手记录生活的点滴和大自然的美妙——春天拍油菜花;夏天光脚踩着溪水,俯身拍下游动的鱼儿;秋天抬头捕捉第一抹晚霞;冬天感受群山连绵,层林尽染。这些照片,吸引越来越多孩子加入社团。
九年级学生王奥,一个总喜欢低着头走路的孩子,今年是他加入摄影社团的第三年。“我记得他的第一张作品就跟别人的视角不一样,令我惊喜。”王奥数着日子等毕业,但杜远薇经常在摄影方面鼓励他。这让王奥逐渐自信,照片越拍越好,也越来越热爱校园生活。第二年,王奥主动申请担任社团组长,教新成员拍照。他就连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乐呵呵地向杜远薇分享自己的每一次进步。
“摄影在于如何发现美,如何将内心的美和情感表达出来。”在杜远薇看来,这群热爱生活的孩子即使没有专业摄影器材,也能用手机找到平凡的生活中闪闪发光的瞬间。
2020年,担任学校副校长后,杜远薇清楚地知道,身份的转换意味着不能再局限于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需要思考学校的整体发展。这一年,她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并在2021年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这些不仅让我有更多出去学习的机会,更是对我教书育人和在乡村学校一系列探索的认可。”杜远薇说,“我的努力被看见了,所以我坚信我的方向是对的,我要让乡村学校充满活力,让师生都为成为‘最好的自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