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教育人物 > 详情

樊建波:种下更多向善的种子

2022-12-07 09:16:24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向利军 刘丽芳

“种下更多向善的种子,唤醒更多成长的力量,追求一种显温度、见担当、有情怀的教育理念是樊校长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这是樊建波校长离开深子湖镇中学时,学校的老师给他的留言。

2019年8月到2022年8月,樊建波任溆浦县深子湖镇中学校长,这所中学距离县城30多公里。在他的带动下,三年间,这所乡村学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670316421411.jpg

显温度:做教师幸福成长的贴心人

如果把学校比喻成一艘船,校长无疑就是船长。樊建波显然不是一个喜欢安坐指挥台只管动嘴发布号令的“将领”,他乐于亲自“上阵”,深入细节。

他带头成立“课改先锋队”,突破瓶颈,对学校的“一三六”课改模式进一步提升完善;创建学生心理咨询室,培养兼职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主导“书香校园”和“怀化市绿色学校”建设;组织编写和应用“深子湖精神”校本教材;发动企业、校友、公益机构等多方资源,募集资金、物资,用以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向教育局提交申请,启动包含食堂、会议室、学生寝室等在内的综合楼修建工作……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除了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樊建波还担负了八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其他科目老师因事请长假,他每次都会自告奋勇顶班代课。在他看来,“校长也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没有地方还要自己找地方搬。”

“力气是越用越多的”,为了调动偶感懈怠的教师的积极性,除以身作则,樊建波还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搭建展示平台,举行公开课、比武课、观议课比赛,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的机会;采取师徒结对,以对师傅进行考核的形式促进年轻教师成长;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做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及教学会诊等,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加快专业发展;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引领教师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寻找属于自己的职业荣誉感与价值感。

身为校长,不仅要把自己这块“砖”搬好,还要了解其他“砖”的特性,把每一块“砖”安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深子湖镇中学的教师,都是一“砖”多能。学校督导室主任、根缘家庭教育特聘教师、班主任管理培训师刘雅静,兼职负责组织家长进行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曾任学校团委书记的教导主任,擅长组织学生的德育活动,除自身教务工作外,还要负责指导现团委书记开展工作。2021年入职的舞蹈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受命编排学校大课间活动,活跃新颖的“广播体操”“韵律操”“跑操三件套”迷倒一众师生。而年轻的美术老师亲手设计和绘制的楼道文化展廊,则成为了全校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标”。

在教师管理上,樊建波从来不“画饼”,他的原则是表扬一律“打在公屏上”,批评全部“私聊”,对教师的进步,会在例会上、微信工作群里予以公开表彰,有时还会用心地编写一段真诚且独特的表扬稿。对教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绝不当众批评训斥,而是单独找其交流、谈心,帮助其总结经验、改正不足。

“做师生共同发展的引路人,做教师幸福发展的贴心人。”参加2020年湖南省民族贫困地区初中校长挂职培训时,湖南师大附中党委副书记、颐华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彭荣宏关于“做一位让教师幸福成长的校长”的讲座,让樊建波受益匪浅。

他提出打造“家庭式学校”创想,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也要让教师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逢年过节,他会自费组织留守的外地教师聚餐;教师生病住院,他会抽空探望;平时主动找教师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尽力帮忙解决。

樊建波表示,近年来,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得以显著改善,操场完成了硬化改造并涂上了丙烯酸防滑漆、铺设了塑胶跑道,教室安装了直饮机和防近视灯,课桌椅全部换新。通过特岗计划、公考、免费师范生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年轻教师,为乡村教育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动力。同时,乡村教师进城的热潮逐渐冷却,教室的教育情怀日益浓厚,该校的刘雅静老师曾于201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怀化市鹤城区,但因为放不下带教两年的学生,最后做通父母工作,放弃进城的机会,在乡村坚守直到如今。

见担当:做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引路人

从教22年,樊建波发现,乡村学生普遍具备淳朴、天真、善良的优点,但又因为留守儿童居多,自幼缺失父母的陪伴、关爱和教育,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

樊建波深知,初中时期是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他始终将“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德”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他结合深子湖镇中学的实际情况,邀请专家探讨指导,将“善”设定为校园文化形象的关键词,引导全体师生存善心、怀善念、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扬善学。

自此,学校由内而外被“善”包围,被“善”填满:教学楼每一层的顶部横梁全部张贴与“善”有关的名言、谚语;公共区域醒目处树立“善”文化石碑;从见师长要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行、垃圾分类、桌面及抽屉的物品摆放等小事着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每学期评选“感动校园/班级”人物,并及时召开颁奖典礼兑现奖励;举行“夸夸我的好老师”、“善”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带领师生定期开展关爱社区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日积月累,师生逐渐被“善”文化“洗脑”,善以待人,收获踏实、丰盈的幸福体验,善以治校,成就和谐、温暖的校园风气。

有情怀:找到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之路

千百年来,乡村一直顶着“落后”的标签,“跃农门”是将“读书改变命运”奉为圭臬的乡村父母对子女的共同期盼,顽固而浓厚的“厌农”情节导致乡村的教育盲目对标城市,从而忽视和浪费了自身独有的优势。

乡村的最大优势是土地,是绝对一线的自然资源。樊建波率先意识到了这一点,主导开辟了20余亩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承包到班,责任到人,聘请附近的劳动能手担任导师,从开垦、播种、施肥到除草、收采,班主任带领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感受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体验劳动的智慧与乐趣,不仅可以掌握人类赖以为生的栽培技能,还能将蔬菜瓜果销售给学校食堂,换取用以班级建设的经费,成为真正的班级主人。此外,他还主张将语文、数学、生物、地理、美术等学科课堂搬到劳动基地,将书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紧密融合,许多在教室内无法解决的问题,阳光雨露、花草树木会给出答案。

然而,这一“返祖型”举措,遭到了农民家长群体的集体质疑,毕竟,他们送孩子送到学校,是为了学知识、考大学,“甩掉锄头把”,找一份不用风吹日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面工作。在家里都“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孩子,被安排给学校种地,分明就是老师偷懒、把学生当赚钱工具、甚至是在恶意体罚学生。

“老谋深算”的樊建波对此早有防备,他和团队成员随即打出一套组合拳,逐步与家长们“化敌为友”,统一战线。

组合拳的第一步是加大宣传,提高影响,他们联系到湖南教育电视台、怀化日报等多个媒体,对劳动基地进行高频率的报道宣传,官方点赞和网友好评,让家长和学生在“上电视”的光荣中找到最直接的成就感。

第二步是召开家长会,宣讲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行“五育并举”战略方针,让他们了解劳动教育之于国家发展、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最后一步,则是邀请家长共享劳动成果,一方面开展校园收获节活动,家长可以到现场采购、品尝孩子们耕种的果实,直观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喜悦;另一方面,展示劳动实践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作品,如植物标本、美术画作等,领略劳动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不知不觉中,师生和家长一起,摒弃陈旧的偏见,加深自我价值认同,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态度。而这也从正面印证了,樊建波和团队的成员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之路。

短短的三年时间,樊建波已然在“人生地不熟”的深子湖镇“站”稳了脚跟,其办学成果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个人屡次获得县教育局及督学责任区的奖励,其任职的学校也连续获得县级学校管理绩效考核一等奖,并被国家教育行政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评为“全国家长学校建设试验单位”,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

“2023年我校要申请建设农村少年宫、组织对劳动基地建设经验的研究和推广、推动‘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强化学校德育特色……”勤学善思、步履不停的樊建波,谈及未来的规划,条理清晰、目标明确。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