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杂谈 > 详情

聚焦立德树人之本 培养伟大复兴之才

2022-12-23 15:27:38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段伟长

摘要:近年来,如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宝贵的经验与建议。

关键词 教育 时政 人才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谁培养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教育的职责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怎样培养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广大教师应该从师范教育经历及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中去寻找答案。培养什么样的人?需要审时度势、见微知著、正本清源,把握好培养人的方向、重点和关键。

审时度势,只有认清形势才能把握好培养人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理解大变局的原因,在于撕裂社会的力量很强,而缝合的声音太弱,整个社会蕴藏着巨大的变革力量。

帝国的傲慢带来国际形势的动乱。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本应携手国际社会共同承担起维护全球共同利益、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开创人类更好未来的责任。然而,它沉湎一己私利,颠覆传统道德标准,在全球制 造动荡,成为破坏世界政治经济稳定的源头。美帝国主义以科技的垄断向 全世界展示霸权,以武器的泛滥制造国内外危机,以资本的狂欢侵蚀实体 经济,以疫情的放纵加剧病毒蔓延,以俄乌的冲突巩固北约主导地位,以 台海的危机妄图将中国拖入战争。如此种种,美国将自私与贪婪表现得淋 漓尽致,企图通过意识形态渗透消磨全世界进步人士的意志,摧毁进步人 士的信仰,瓦解进步人士的斗志,把国与国的关系撕裂,以拉帮结派的方 式遏制全球化的趋势,加剧国际形势恶化进程。

权力的滥用带来腐败现象的蔓延。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正能量是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局部的不和谐因素仍在 增加。一是公权者的滥权撕裂了行政管理秩序。部分手握公权者忘记了所 拥有的公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而降的,自身能力素质更不 会随着职务升迁、资历加深而自然提高,走上领导岗位后志得意满,自以 为高人一等,使决策与现实脱节、意图在执行中变味。更有甚者,在权力 中迷失自我,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严重影响了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破坏了党委政府公信力。二是私权者的滥权撕裂了平等交往秩序。财富是 社会的,任何浪费都是犯罪。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先富起来并带动其后代坐 拥巨额财富的部分既得利益者,没有深刻认识到财富是社会资源,把金钱 看成自己的势力,为富不仁、财大气粗、随意挥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极少数凭借财富“围猎”国家工作人员,大肆行贿、腐败堕落、绑架公权, 严重侵蚀社会风气,践踏公平正义,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三是维权者 的滥权撕裂了社会运行秩序。依法上访是国家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 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依法表达自己的正当诉求。部分老百姓在不 理智的情绪影响下,违反规定的程序和方式,通过制造轰动事件、极端事 件进行非正常上访,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秩序。甚至部分人 以此为生活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损坏了法治的权威。

精英的堕落带来社会风气的恶化。对精英教育的过度推崇和坚守,让部分精英不免陷入精英主义误区,他们漠视父辈的积累、社会的支 持及他人的帮助,将个人成绩完全归功于自己努力,进而产生优越感,把 自己固化为高高在上的社会阶层,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是高知 阶层有文化未必有良知。当今社会存在一批“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却缺乏基本的信念和责任感,为人粗鲁自私,待人尖 酸刻薄,处事世俗老道。有人为了所谓的前途,践踏传统伦理道德,同事 间相互陷害、社会上目无法纪、亲情上漠视逃离,“砖家”“叫兽”“公 知”披着文化的外衣获得名利地位,这类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 污吏危害更大。二是明星艺人有流量未必有德行。在流量变现机制下,一些娱乐明星本人和经纪公司热衷于立人设、赚快钱,天价片酬滋生拜金主 义,腐化社会风气。与此同时,部分明星屡出不当言行,甚至逾规越矩, 接连爆出涉黄涉毒、代孕弃养、逃税造假、酒驾家暴等行为,污染网络环 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不被法律所容,亦不为道德伦理所接受。三是特 殊行业有特权未必有底线。个别行业巨头凭借垄断特权掌控制度设计,无偿占有或低偿使用公共资源,资本逐利的天性使他们打压异己、与民争利, 企业获取了高额垄断利润,企业高管领取到天价薪酬,干扰了我国收入分 配秩序,加剧社会财富水平两极分化。与此同时,垄断行业肆无忌惮地限 制竞争和侵害消费者利益,成为贪污贿赂犯罪高发区,不但没有担负起自 己发展社会的责任,反而开始危害社会。

以上三种表现形式将造成社会撕裂,滋生安全隐患。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将打压和改变帝国的傲慢、权力的滥用、精英的堕 落作为教育的方向,强化社会大局观、国家总体观、世界大同观的教育, 引导学子抛弃互害模式,弘扬利他精神,从而使撕裂的力量不断减少,缝 合的声音不断增强,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见微知著,只有剖析问题才能抓住培养人的重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最终旨归在于服务社会发展进步。当前社会,人才培养存在“精英化”趋势,看似合理、实则不然。自然状态下, 社会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型,精英只是尖端少数,唯有各层次人才各司 其职、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教育要回归本质本真,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以人才的精细化定位、差异化发展实现社会的繁荣进步。

精英教育要突出“济天下”。精英主要是指掌握权力、资源等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群体。常言道,能量越大、责任越大。对精英的教育必 须突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引导其担当奉献、行大道以利天下。要公私分明有边界。精英的培养需要国家和社会付出高昂成本、消耗大量资源。 要引导精英群体看到个人成长成才背后的公共投入,常怀感恩之心,正确 认识和处理公私问题,准确把握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严守公私 界限,这是推动精英践行公心的前提与基础。要先公后私有次序。作为集资源与关注于一身、集权力与义务于一体的社会精英,理应要有更高的觉 悟、更广的胸怀。要教育精英把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个人利 益之上,当两种利益发生抵触时,自觉坚持先公后私,坚决维护党和国家 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大公无私有格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克 己奉公、大公无私是精英兼济天下的落脚所在。在严守公私之分、明确公私之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精英超越功名利禄的“小我”,追求为党 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大公无私的高远境界,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

国民教育要突出“强筋骨”。如果说特殊、少数的精英教育是 打造社会的“龙头”,那么整体、面上的国民教育则是锻造国家的“筋骨”, 国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涵养自尊之心。著名教育实践家苏 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这种自尊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价值感、认同感。要引导学生树立“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思想认识,正视自身责任使命,以更加自信昂扬的姿态,努 力在社会中发光发热、成长成才。要培植自立之行。引导学生自立奋进、 继而推动整个社会踔厉奋发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应有之义,要让学生在关 爱与鼓励中认识自我、发挥自我、自主自立。这种自立既包括要传授学生 自立的知识,夯实能力素质的基础;也包括要鼓励学生自立的行为,养成 独立自主的习惯。要倡导自强之风。自强不息是一种比学术学识更为宝贵 的内在风骨,引导自强是强壮个人内心、强大国家精神的重要教育。要强化挫折教育,锻强广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结合世情国情,引导学生立足自 身学习和生活实践,砥砺前行、克难奋进。面对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要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立志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普识教育要突出“扬正义”。正义是反映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作为与社会发展进步紧密相关的普识教 育,其对正义的突出和体现,可以从三个维度把握。一是要认清政治。作 为红色政权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跟党走就 是最大的正义。通常而言,政治管特殊、管少数,但在时势变化加剧的今 天,明政治、讲政治应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认识,应成为每位国民的基本 操守。社会教育要厚植正确政治观念,引导个人和集体坚持党的领导,坚 决服从国家意志。二是要坚守法治。在社会治理模式中,法治管基础、管 基本,坚守法治就是坚守社会公平正义。要教育引导社会大众坚定法治信 仰、树牢法治思维、强化法治意识,把依法履职、依法行事内化为个人行 为准则,共同营造知法、守法、用法、普法的良好环境,以法治守护社会 公平正义。三是要强化德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二者相辅相成,正义是二者的共同追求。坚守法治的同时,也要善于运用道德的软约束维护正义,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注重加强自身修为修养,涵 养良好道德品质,并对身边人形成正面影响和积极引导,让清朗正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正本清源,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抓住培养人的关键

教育寄托着个人成长、家庭期盼,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办好教育事业,全社会都有责任,都要共同担责,努力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形成振兴雨湖教育的强大合力。

强化“大教育”观念,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 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 会都有责任。”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优势,凝聚起强大育人 合力。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提高 智力因素的主要场所,坚持“五育”并举,切实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 教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智慧启迪和精神力量。要发挥家庭教 育“大后方”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 师,要发挥好独特优势,培养孩子高尚道德情操、优秀文明素养、良好行 为习惯,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健全社会教育“强支撑”作用。 社会教育是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是除了学校和家庭之外的 另一类教育环境。全社会要形成坚决反对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共识,营 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强化“大人才”观念,把学习能力、劳动能力、创新能力有机 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 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为此,要重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劳动能力、 创新能力,打造高素质人才。要提高学习能力。积极推动“满堂灌”“填 鸭式”教学方式向“启发式”“探究式”转变,坚决扭转“分数至上”“应 试教育”的落后理念,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爱上学习,自觉做学 习的主人。要提高劳动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 思想,让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空间自由,这也正是“双减”政策的目的所在。学校要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积极组织学 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合理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 作业,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要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尊重并保护学 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看法与见解,通过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一批符合新时代 要求的、拥有独立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强化“大保障”观念,把政府支持、家长支持、社会支持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必须凝聚政府、家长、社会多方合 力,共同强化保障。要深入实施优先发展战略。一以贯之地坚持教育优先 发展战略,确保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 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全力保证教育投入,积极创 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全力提高家长教育意识。积极引导广大家长与时俱 进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在支持孩子求学之路上投入真金白银、真情实 感,着力构建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要持续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发动爱心企业和企业家参与到教育公益事 业中来,帮助建好教育硬件设施,奖励优秀教师,资助贫困学生,切实让 教育获得全社会的关爱帮助,让脚下这座文明之城变得更有高度、更有厚度、更有温度。

 (作者单位 中共湘潭市雨湖区委)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