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记者 赖斯捷 张晓雅 唐炜逸 李伦娥
长沙城南,凤凰山——
20年前,这里是大片农田、荒地,没有公共交通,开车经过“摇坡”,需要有人下来推车;
20年前,长沙市雅礼中学(以下简称“雅礼”)接手了这里的一所学校,因为“不抱希望”,不少在校生纷纷转学;
20年前,一群踌躇满志的大学毕业生来到这所学校报到时,看到偌大的校园,满地黄土,光秃秃的几幢教学楼,有的不禁打起了退堂鼓……
斗转星移,昨是今非。
20年后,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20年后,这所学校,风景优美,名师荟萃,众多阳光少年,由此出发,走向世界;
20年后,这所学校,质量优良,享誉三湘,教师用最温暖的光,照亮学生前行之路。
这所学校,地图坐标长沙市雨花区香樟东路178号,名为“长沙市南雅中学”(以下简称“南雅”)。
奋斗之光:书写“凤凰传奇”
“长沙市南雅中学创办20年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南雅精神’——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奋力拼搏、奋勇前行。”
说这话的是南雅校长李亮。
2004年,李亮考入学校任教,南雅的初创,他是见证者之一。
“20年,南雅经历了两次创业。”李亮说,两次创业,可划分为4个阶段:艰苦创业期、发展提升期、改制转型期、扩容提质期。
创业期,很艰难——
由于种种原因,当时一所名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湖南分校的民办学校濒临倒闭,与此同时,百年名校长沙市雅礼中学,为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时任校长刘维朝和党政一班人,正四处寻求新址,拓址办学。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这所当时占地300多亩的学校被雅礼收购,定名为雅礼(寄宿制)中学,现任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时任雅礼中学副校长孙传贵被任命为校长。4年后,学校更名为南雅中学。
“从雅礼到南雅,虽然都有一个雅字,但办起学来,差距很大。”孙传贵说,接手的时候,学校初中部和高中部加在一起只剩下700多名学生,几十名教师中也有不少人另投他处。电脑、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设备一应全无,典型的“空壳子”。
在一所濒临倒闭的民办学校基础之上,要办好学,困难不少;作为湖南省第一个基础教育集团雅礼教育集团创办的第一所集团校,南雅肩负着探索重任,先行者所遇之困难,更不会少。
奋斗,唯有奋斗,才能闯出属于南雅的一片天——
“真是激情难忘的岁月啊。”李亮是南雅第二届“青年教师研究会”会长,他介绍说,那时年轻教师几乎全住在学校,大家一门心思只想着工作,“晚上查完寝,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在这几百亩地的校园里再散几圈步,班级、学生、课堂……只要跟教育相关,什么都聊。”
“2004年,我们那一批考进来的有32个人,大多分在初一年级。”李亮回忆道,当时只有自己和数学教师曹志鹏没当班主任,“郁闷啊!”
都是大学刚毕业,年轻没负担,为啥不能当班主任?曹志鹏主动找到校长孙传贵,表达了自己想当班主任的强烈意愿。“那时候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有一股奋斗的干劲,想多做点事,并且不是一两个人有这种想法,而是群体性的普遍状态。”李亮说,现在想来,这是一种很宝贵的财富,是南雅20年来持续稳步向上发展的关键力量。
一群充满干事创业激情的年轻人,在孙传贵等校领导的带领下,共同书写了属于南雅的“凤凰传奇”:学校规模迅猛增长,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到2012年,南雅已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内有口皆碑的优质学校;作为雅礼教育集团创办的第一所集团校,南雅先后为雅礼教育集团后续创办的集团校输送了许庆丰、龚玉刚、李亮、陈良根、赵慧勇等多位管理干部。
2015年6月,时任雅礼中学副校长王旭接任南雅校长之位。
“一共是2424天!”回忆起过去7年在南雅的日子,如今已是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的王旭,仍然历历在目。当向记者描述执掌南雅的感受时,他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仍然是“艰难”。
按相关要求,南雅要由民办转为公办,其管理体系、教师身份、招生机制、生源结构、办学规模甚至学校定位等,都会有较大变化。南雅要想继续保持发展优势,向一流名校阔步迈进,“二次创业”势在必行。
依然艰难,依然奋斗。
南雅人对创业并不陌生,但彼时学校的发展需求,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优”。
“我们要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局之中,我们要继续在师德师风上臻于至善,在教育教学上精益求精,辛勤劳作,无私奉献!”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经过多次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南雅确定了“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自主创新、身心俱佳的高素质现代人;发展厚德博学、乐教善思、求是笃行的智慧教师;打造省内领先、全国知名、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的发展目标。
参与讨论的教师都知道,这是对“阳光学生、智慧教师、幸福学校”办学愿景的内涵所作的进一步阐释。但事实上,大家也察觉到,有些说法、做法,变了。
“我们不再提‘顶尖初中、精品高中’的概念。”王旭说,当时长沙基础教育正处于变革中,这样的办学定位显然已经不符合实际。曾经,南雅初中部一个年级就有1600多人,高峰时期,全校7000多名学生,初中部就有5000多人。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应当是初高中同步高质量发展,应当是主动融入国家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时代大势。基于对国家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本校校情,南雅决定调整办学结构,由原来的初中招生规模大于高中,转向“初中高中同步优质均衡发展”。
这种转向,需要扩容高中部学位、提升高中部教学质量。这种转向能否成功,教师很关键,必须要有足量、优质的教师,来胜任高中教学工作。
引导教师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有更好的专业成长,最终达到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的理想状态,成为南雅“二次创业”的第一个重点。
如何达到理想状态?
机遇总是藏在挑战中。当时南雅正从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教师人心不稳,生源结构巨变,外界对南雅的未来,乐观者有之,观望者亦有之。而对南雅自身而言,学校需要快速融入公办学校的发展体系,并找准自己的坐标。正是在这种寻找中,南雅探索出了一条将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的路径。
“我刚来的时候,南雅是长沙市文明校园,往后一年一个台阶,从长沙市文明标兵校园到湖南省文明校园,再到现在的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这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王旭形象地用“家”作比喻,“就像建设家一样,今年骑单车,明年买摩托,后年换轿车。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去实现,老师们才会有动力。”
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年一评,南雅从2016年开始谋划,2021年实现目标;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以下简称“双新示范校”),肩负的是为全省乃至全国普通高中探索新高考背景下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路径,全省仅3所,南雅位列其一;
湖南省青年文明号、教育部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南雅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
在奋斗中创业,在奋斗中凝聚人心,在奋斗中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进步,在奋斗中组建起“南雅教育共同体”——成为“二次创业”的第二个重点。
转型改制后,南雅快速发展为一所优质的公办完全中学。
从政府层面看,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更多的优质学校站出来,主动承担示范引领作用;从社会层面看,为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需要更多的优质学校,主动承担优质资源输出的社会责任。
2016年,南雅托管长沙市雨花区雅境中学,迈出“南雅教育共同体”扩容提质第一步。
“到现在,南雅共托管了雨花区雅境中学、岳麓区南雅湘江中学、宁乡市南雅蓝月谷学校、望城区南雅望城学校、雨花区南雅双语实验中学、长沙县南雅星沙实验学校6所学校。”在李亮的描述中,6所学校,加上南雅本部,共同组建为“南雅教育共同体”,依托南雅品牌构建起的集团化办学格局已初步形成。“我们的目标是,经过一到三年,共同体内的学校能发展成为所在区域基础教育的样板学校。”李亮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奋斗”依然是关键词,“奋斗”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除了要能支撑南雅自身‘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还要有能力辐射、滋养共同体内学校的同步发展。”
课改之光:带来“万物生长”
开荒破土、奋斗拼搏、艰苦创业……试问哪一所新校创办时,不是这般勤奋用心?
成就今天的南雅,是否还有一些“秘诀”?
2010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印发《关于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通知》。2013年,南雅获评湖南省第二批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和经典诵读双特色学校。
2015年,国务院提出扩建一批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南雅成为首批入选的学校之一。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021年,南雅就获得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时任校长王旭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次次都能“赶上趟儿”。
只因南雅在发展中总是能抓住关键节点。
首当其冲,是教师。
转为公办学校后,南雅开始布局初高中均衡发展,需要一批初中教师升入高中部教学,“讲台门槛”成为这些教师的大难题。初中不能择优,生源结构发生了改变,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可能会受挫。学校要改革,教师的思想却没有统一……总之,改革之初,教师队伍建设已呈现诸多难题。
再梳理一下时间点,彼时全国的高中教育正在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面对新课程和新课标,课堂教学如何开展?教学管理如何实施?课程体系如何建立?学生发展如何落地?育人目标如何实现?刚刚壮大起来的南雅高中部,能答好这些“问题”?
一支亟待成长的教师队伍,一场即将到来的教学变革。
擅长抓住关键节点的南雅,再次找到了破解途径——建设“双新示范校”,通过构建“五维四型”课程体系,实现教师、教学的“双促进”。
如何促进?先从转变课程理念说起。
“南雅的课程其实非常丰富,但之前并未形成体系。”据教科室老师赵娟介绍,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学校开设了很多课程,但为什么要开这些课,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怎样开好这些课,学校未曾深究:“只是觉得对学生有用就开了。”
以初中劳动技术教育课(以下简称“劳技课”)为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这门课一学期16个课时。早在2003年,南雅就改变了“一周一节”的上课模式,采取集中开课模式让学生“脱产”学习。两天时间里,全班学生不上其他课,前半段学习理论,后半段实践操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这些年,初中劳技课开设了烹饪、电子技术、插花、精工制作、汽车模拟驾驶等十几门课程。可尽管如此,这样的课程设计,依然不能激发课程的最大效能。
“初中的劳技课,注重动手能力。但学生进入高中后,如果没有对这种能力进行深层次挖掘,教学就会断层。”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综合实践课老师史俊峰意识到,劳技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门技术,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重新设计的课程内容,必须保证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有效衔接。”
于是,南雅在初中劳技课的基础上,在高中开设了服装设计、桥梁设计、3D打印等通用技术课程,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培养学生设计作品的创新思维。
重构了课程理念,如同有了一把“金钥匙”。史俊峰在众多的项目中,筛选出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内容,丰富“五维四型”课程体系的内涵。
说到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五维四型”。
“五维”是指学生成长的“修德致公、启智求真、健体康心、习艺养趣、躬行致远”五个维度,分别对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围绕“五维”目标,学校又将课程分为“基础扎根型、社会实践型、综合拓展型、创造提升型”四种类型。
“教学方向是跟着育人目标走的。”教学副校长严莹认为,南雅之所以要构建“五维四型”课程体系,其目的之一,就是让教师能精准地“击中”育人目标。
“双促进”的行动力,是创新课堂形式。
今年6月,南雅打造了一堂特殊的课例——为学校建校20周年,设计校庆主题焰火。美术老师负责讲授焰火设计、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焰火主题构思、化学老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展示焰火配色,以及运用环保材料实现烟、光、色的理想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最终,南雅高一2109班学生设计的烟火秀,在浏阳市新文学校师生的帮助下,真实地在天空中绽放了。
作为美术教师,旷敏芝全程参与了这堂课例的设计与教学。
“第一次尝试学科融合、第一次跨学科备课、第一次依托跨学科的实践情境开展教学。”当被问及这样的教学形式给她带来了什么,旷敏芝第一感受是:太有趣了。她说:“以前上美术课就教美术知识,但现在我的眼光更开阔。从备课环节开始就会从真实情境出发,考虑学生学习了这门课后,对他们的生活会起到什么作用。”
事实上,旷敏芝的3种初体验,正是新课程新教材的重点改革方向。而作为“双新示范校”,南雅担当起改革实验的重任。
除了打造课例,南雅还以高中语文、数学、英语3个教研组为先期实验组,深化学科大概念(大单元)教学,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创新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形式。
“双促进”的重点途径,是构建校本教研体系。
“青蓝工程”“青年教师研究会”“南雅名师工作室”等,早已是南雅较为成熟的教研实践模式,但效果大多落在教学水平的提升上,而教师的另一项核心素养——学术研究能力,这些教研活动很少涉及。因此,南雅在建设“双新示范校”的过程中,加大了课题研究在校本教研的比例,提升学校的学术凝聚力。
自从学校生源结构改变后,数学教师李波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明明是很简单的题目,为什么学生总是做错?”教学任务本就繁重,还要重复讲解同类型的错题,李波陷入焦躁中。2017年,李波决定跳出苦恼与不解,主动寻找答案。
“最开始是组织教师编写错题集,但是效果不佳。后来,又让教师通过批改错误收集错题,进行分析、解题,举出类似的变式题……”带着疑问,李波开始申报省级课题,系统研究错题,她不仅要整理出学生的易错题,还要想办法让学生做对。借助新媒体,李波把错题分析录成微课,一周两次在“南雅初中数学”微信公众号中进行推送,她还把错题编成寒暑假作业,让学生巩固。
经过李波的“死磕”,这场研究形成的成果集《知错能改·初中数学易错题》不断优化升级,完成了“从1.0到5.0的迭代”,最终出色完成了省级课题“利用‘三微’对初中数学易错题的资源化研究”。
“很多时候,教学中的问题就是研究课题。与其被疑惑困扰,不如去研究它。”李波笑称这就是分散注意力。
除了省、市级大型课题,南雅也鼓励教师申报校级微型课题,每年年初组织教师申报,定期检查研究成果,邀请专家指导。整个过程,完全对标省、市级课题的操作流程。
仅2020年至2021年,全校各教研组承担了省、市、校级研究课题近40个,其中4项校级微型课题成功转化为省、市级课题,6个省、市级课题顺利完成结题,新立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重大委托课题1项、市级一般课题1项,参加课题的教师中有18名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文章获得省级以上的奖励。
“成功申报‘双新示范校’,是学校发展的又一次机遇。”在李亮看来,南雅抓住了这一机遇,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融合发展,并以这种融合发展之力,推动“双新示范校”课改探索实践。
实践中,南雅“万物”皆在“生长”——无论是课程体系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抑或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等。
生命之光:让青春绽放异彩
“我的理解,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将是南雅接下来奋斗的中心目标。”李亮认为,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路径,推动育人理念、评价方式的转变,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得到积极发展,是南雅一直在做,且将继续做下去的事业。
“南雅的课堂,不局限于40分钟内。青春的光彩,绝不仅是漂亮的卷面分数,还要有强健体魄、健康身心、自信笑容,要具备在不同领域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严莹表示,南雅始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都能有机会展示自我,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体育铸基。
“体育就是最好的德育,无体育,不南雅。”学校党委书记刘友铁介绍,一直以来,南雅到高三都坚持上体育课,并将体育成绩纳入学生评价体系,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南雅的学生,几乎每人有一项体育特长,学校为此投入巨大:2个标准足球场,16个室外、1个室内篮球场,8个羽毛球场,还有设施完善的体育馆。“生均体育运动面积和体育投入,位居全国前列。”
重视不仅体现在硬件建设方面。
“每次大型比赛,校领导都会赶往赛场坐镇加油。”女足主教练邓毅举了个例子。
今年9月,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召开。李亮赶赴岳阳,为学校女足加油鼓劲。“获得亚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邓毅说,孩子们却很伤心,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因为她们距离冠军太近了!”
看着孩子们哭得伤心,李亮面带笑意,逐个安慰着。“直到有个女孩低声对我说了句‘对不起’,那一瞬间,我没扛住,流了泪。”事后回想,李亮觉得,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教育。
项目特色化、活动特色化,这种特色项目与多元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素养,这些能力与素养,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以邓毅酷爱的足球为例,2004年他到南雅后,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筹备组建女子足球队。18年过去,南雅女足已成为全省中学的“王牌老大”:共获得26次湖南省中学生足球比赛冠军,连续多次夺得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亚军、全国中学生足球协会高中女子组亚军、全国青少年运动会足球比赛亚军,7人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总营最佳阵容,2人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家队,其中队员汤雯萱入选高中女子组国家队并担任队长。2018、2019连续两年获评优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该类学校全国不到10所。18年来,学校共计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116名,足球国家二级运动员238名。多人特招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
体育教研组组长胡智勇告诉记者,不仅足球,南雅的定向越野、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在各项比赛中,也是硕果累累。定向越野获国家级以上金牌300余枚,37人次入选国家青年队,55人获评国家一级运动员。女子篮球获得全国校园篮球冠军赛总决赛等8个全国第一。
除了体育,还有艺术。学校的管乐团、合唱团、舞蹈队等艺术代表队先后出访奥地利、新加坡、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
以管乐团为例,据管乐团负责人祁梦昀介绍,南雅管乐团成立十余年来,成员已由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60人。2011年到2021年,管乐团报送的节目均获得长沙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选送节目《朝鲜民歌变奏曲》《波斯序曲》在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与教育部共同主办的“共赢未来”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暨第二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活动中荣获最佳外国作品表演奖。管乐团还曾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专场演出。
其他诸如雅丫合唱团、舞蹈队等,也同样夺目,艺术教研组组长谭淑补充道。
不过,要说南雅学生参与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校园文化组织,当属学生社团。据了解,现在全校共有23个社团,涉及文学、音乐、体育、商业、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无社团,不青春。
“学校给了充足的空间和平台。社团从申请开办,到组织答辩,再到成立后的日常活动和管理,主角都是学生。”校团委会学生副书记刘哲均说,他对南雅的印象是“学风是自由的”,他自己是以主持人特长考入南雅,进校后却创建了足球社。在学生社团管理方面,学校采取的是自主管理模式,学校仅提供活动场地,由指导老师对整体方向进行把控,日常活动则全部交由学生自行组织。
“我们始终秉承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只要是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我们一律支持。”9月8日上午,因文学社主办的社刊《雅言》需要经费支持,模拟联合国社团缺少与外校交流的机会,两名新上任的社长便相互壮胆,一同来到校长办公室,寻求校长的支持。在得知两位学生的来意后,李亮郑重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他们的诉求,并表示:“提的要求既合理,也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接下来我会与负责学生工作的同事商量落实。”
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南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团品牌”——每年年底举办一次社团文化节游园会。学生发展处副主任田品介绍:“社团文化节将持续一两周,每到那个时间,全校学生都会参与其中,好不热闹。”
据了解,游园会全程由学生社团自主组织,从场地选择到采买、置办礼物,再到活动会场布置,均由社团自主完成。活动开始后,全校学生都能参与各个社团组织的活动——
可以去天文社参加天文知识竞赛,感受浩瀚星空;可以前往模拟联合国与“各国代表”一起畅谈世界大事;可以来到国学古风社时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可以拿到奖励印章去兑换奖品,很多奖品都是学生自己制作的,既有“心意”,又不乏“新意”。
彭俊辉是刚上任的Play戏剧社社长,刚履新的他就面临一项重要的挑战——组织筹备年度大戏。作为南雅最大的社团之一,Play戏剧社每年在社团文化节上作为压轴节目推出的“年度大戏”往往备受关注,“今年的年度大戏,我们打算在艺术中心演播厅进行表演。”
“年度大戏的剧本选用、改编往往在暑假就完成了,因为整个排练周期要数月,社团换届改选后,新社长一上任就得开始选角、筹备排练,这算是考验吧。”田品介绍,为了不耽误学业,学生们通常会利用课余时间来排练,“令我很感动的是,每次台上的同学在排练节目,候场的学生就会自觉拿出课本写作业。”
“全校80%以上的学生都加入过社团。”在学生发展处主任夏涛看来,学生社团不单单是容纳学生兴趣爱好的场地,同时也承载了他们人生这一重要阶段的美好回忆。
20年,弹指一挥间。
其间巨变,凝聚着南雅人的心血和努力,谱写了南雅人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奋力拼搏、奋勇前行的“奋斗之歌”。
20年,正青春,永奋进。
20年,青春往后,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