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李兆清:致敬教育“燃灯者”,用爱点亮民族未来

2022-09-08 23:21:4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9月3日,央视《新闻周刊》“本周人物”栏目讲述了“苏正民:重返大凉山”的故事。以他为代表的教育“燃灯者”,感动了很多人。

致敬教育“燃灯者”,用知识点亮学生未来。苏正民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方方面面的帮助。在毕业论文中,他点名致谢了65个人,受到各方关注。通过少数民族连片贫困地区的预科招生计划,苏正民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大凉山养育了他,出于对大凉山的感恩,他回到了大凉山进行支教。山区的孩子对知识非常渴望,山区教育事业期待着更多好的师资。促进大凉山地区发展,呼唤高素质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教育事业。支教老师的加入,强化了当地的师资力量,可以让山区孩子掌握更多知识。

致敬教育“燃灯者”,用爱心关注学生成长。前段时间刷屏的支教老师杨汇滢,带着女儿走访了25个村83个学生的家庭。每到周末,她的宿舍就成了“杨妈妈厨房”,学生们轮流做客。走访学生家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更好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有的孩子,可能不爱说话。有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可能会自卑。孩子们的情况千差万别。教育工作者,要关心每一个孩子,助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孩子们求学生涯中有很多时间是跟教师在一起的。孩子们学习得怎么样,孩子们生活中有什么困难,都是教师应当关注的。

致敬教育“燃灯者”,用奉献注解师者内涵。日复一日地坚守,离不开一如既往地奉献。最近,一对支教夫妇侯长亮和雷宇丹感动了很多人。他们,一个支教11年,一个支教5年。他们的爱情在山区的三尺讲台上绽放。今年八月,第十一轮江苏南通海安宁蒗支教团满怀憧憬踏上征程。这些支教老师中,有的数次去云南宁蒗支教。背井离乡的他们,扎根当地,无私奉献,助力了他乡教育事业发展。在云南宁蒗,“舅舅”是对最尊敬的人的称呼,当地老百姓称支教老师为“海安舅舅”,正是对海安支教老师三十多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最好肯定。

致敬教育“燃灯者”,用热爱诠释教育魅力。这些年,无数支教老师带着知识、带着理想,用满腔的热忱点亮了孩子们的未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支教老师背井离乡,支援他乡教育事业,是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光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教导学生成长成才。教师默默无闻,躬耕杏林,传授学生知识、技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正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尽职尽责,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学生成长的道路。

教师节即将到来。我们向教育“燃灯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把学生培养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拥有崇高社会地位的教师,应当更好地履职尽责,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用爱点亮民族的光明未来!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