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张玉胜:博物馆不应拒绝低龄儿童

2022-09-08 23:20:0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我想仔细观看一件文物细节,旁边钻过来好几个小孩,一个大人在旁边解说。大人一说话,几个小孩就跳着搭腔,脑子都要炸了。“上周末,前往上海博物馆观看展览的市民何先生正好遇上带着孩子结伴观展的家庭,将这段经历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不少人与何先生感受相同,认为低龄孩子并不适合需要观看门槛的博物馆展览,甚至有人建议博物馆“14岁以下免进”。(8月23日 《上观新闻》)

现实生活中,人们大都有在公共场所被“熊孩子”喧嚣嬉闹的经历。尤其是在需要环境安静、精力专注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所,孩子们的喧嚣嬉闹更让人不胜其烦。于是,“14岁以下儿童”是否被允许入内,就常常成为人们各执一词的争议话题。在笔者看来,解决这一难题,还需秉持宽容以待、宜疏忌堵的处事原则。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是他们极具求知探索欲望的开智启蒙阶段。利用周末和假期带孩子到博物馆、图书馆、海洋馆等地方参观游览是许多家长的通常做法。其目的多在于让孩子开眼界、增兴趣、扩见闻、涨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增进父(母)子亲情、拉近两代距离。

也许,有人会以为孩子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薄、悟性差,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年代久远,他们看不懂;工作人员讲解的内容专业术语多,他们听不明白。孩子“逛”博物馆,纯属“不看门道看热闹”的多此一举。等他们长大了,机会有的是。尤其是其诸如“这个罐子是什么做的?”“以前的人拿这个来干什么”等“车轱辘来回问”的许多问题,都让人忍俊不禁,甚至还有孩子习惯将双手放在展柜上,极易晃动文物。近年来,“熊孩子”在博物馆内造成展品破坏的案例并不鲜见。这或是很多人支持“14岁以下免进”的理由。

拒绝理由虽不无道理,但却明显缺乏政策和法规依据,更有悖孩子们身心成长和认知事物的发展规律。孩子们对文物的了解总需要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认知过程。进入学龄期的孩子虽然欠缺领悟力,但却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即便是在“看热闹”,但总会留下些“感性认识”和“未解之谜”,这就难能可贵,且不能低估由此激发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至于孩子们在馆内发生不守规矩、跑动喧闹,甚至有可能伤及文物的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制度约束、礼仪引领和家长教育予以矫治。“14岁以下免进”既属因噎废食的下策,更不具可操作性。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也当担负起责任。“博物馆不能拒绝儿童入内,但可以创新“进入”的方式。这需要经营者将馆藏与孩子兴趣相结合,平衡好孩子和成年观众的参观体验。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