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汪小军
她情系特教,凭着一腔热忱和执著,静待花开,用心血和汗水谱写特教老师的青春之歌。她就是汤玲,芷江县首批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现任芷江特校教导主任。
爱至深处——春风化雨细无声
“我就是很喜欢特殊教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可以看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我就特别的开心。”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推诿应付,面对所有人的疑问,汤玲都这样淡淡回答。
20岁大学毕业,汤玲走上特教之路,帮助“折翼的天使”跨越障碍,学会自理融入社会,其中艰辛,并不为常人所知。特殊孩子很难教。他们的智力水平差距大,但汤玲一直坚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可教育性”。
汤玲带领老师们细心的为每一位残疾孩子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现有能力,为其制定班级的共性目标和学生的个性目标。面对特殊孩子,许多家长悲观消极,甚至有放弃的想法。她耐心地与家长沟通,通过家访、约谈、家长会、讲座等方式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和教育认知度。当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时,她会及时的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更进一步。在家庭训练遇到困难时,她手把手地指导家长,常常拍摄很多教学视频给家长,让家校合作温暖人心。
汤玲最大的自豪,就是孩子们从懵懵懂懂到字句清晰,到生活自理,到帮助同学,到逐渐适应社会生活,为将来自食其力打下良好基础。
潜心教学——衣带渐宽终不悔
面对着一群特殊儿童,汤玲投入全部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一个简单笔画,一句简单对话,她会教上数十遍甚至上百遍。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想方设法制作教学用具和课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优势,她仔细斟酌课堂语言,争取课堂效果最大化。生活适应课上,面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她更是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重复。为了教学生学习洗碗,她每天中午蹲在食堂对学生一个个进行指导,直至学生们可以自己完全掌握,她才午休。
为了用更好的方法教好这些残障孩子,汤玲总是给自己定下一个又一个目标,比如:用好教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目标达成度,让学生乐学。她经常会在辅导完孩子功课、安排好孩子休息后挑灯工作,钻研业务。平时更是不断和其他老师讨论切磋,努力提升自已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她坚持今日事今日毕,从不拖拉。她坚信每天一点,积少成多,就是大收获。
勇于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
汤玲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校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送教上门”是特教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多、任务重,汤玲就带领青年教师利用周末下乡送教。在哺乳期,她甚至带着孩子送教上门,常常连续一个多月不休息。每天又要上好课又要带好孩子。这些让她很疲惫,但她常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应该迎难而上。
汤玲给小天送教已经四年,小天和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小天因智力原因特别抗拒陌生人,不喜欢与人交流。汤玲便从他喜欢的玩具、游戏和食物入手,慢慢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从简单的一步动作的模仿、生活常见物品的认知和命名开始教。为了方便与小天交流,她还刻意学习了芷江方言。慢慢的小天在语言上有了进步,能够说出很多的常见的蔬菜名称,能够做一步动作的模仿,还可以配对四张相同的卡片和物品模型,在手部精细和感知觉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汤玲尝试着教他称呼“老师”,可是每次他总是固执地叫“娘娘”(芷江方言,即“姑姑”),他早已把汤玲当做亲人了。每次送教还未进家门总能听到他那一声声“娘娘”的呼唤,每次上完课要离开时他也总是拉着汤玲的手不停的说着“来,再来……”。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是汤玲的人生信条。只要是学校交给她的任务,不管多困难,她都会尽力克服,认真完成。她是学校省级课题的核心人员,自闭症工作坊的带头人,她曾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担任主持,在省、市、县级领导参观中担任讲解,不管做什么,她都是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最好。她的认真深深感动了每一位同事,也深得领导的认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平凡的岗位上,汤玲用青春年华铸造精彩人生:她撰写的多篇论文荣获省、市一、二等奖。2021年度,她被评为芷江县师德楷模、教书育人楷模、怀化市“骨干教师”。2020年怀化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中,她的交流示范课《垃圾分类》被评为“优质示范课”。2020年11月和12月,她受醴陵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怀化市特殊教育学校邀请担任“送教上门教师培训”讲师。
从事特教十六年,汤玲仍然毫不犹豫地说:“做特教老师,我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