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先声观察】聚焦“双减”⑤——需“加减”共行

2021-09-05 19:33:00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新学期,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头等大事是落实“双减”工作。自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双减”政策,人们怀着热切期盼的心理,希望政策能够切实落地,真正让教育回归本源,真正解决“剧场效应” “超前教育”“抢跑文化”,真正让教育焦虑得到根本上缓解,构建起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这说明,“双减”政策击中的是社会的沉疴积弊,是老百姓的痛点。当然,人们在期盼的同时,也有疑虑和观望。为此,湖南教育新闻网编辑部推出聚焦“双减”大型系列观察,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政策,解答人们有关疑问,助推“双减”落地。

聚焦“双减”系列观察之五:

“双减”之策:需“加减”共行

  湖南教育新闻网记者 曹鑫宇

  学生“减负”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也陆陆续续出台了多项“减负”政策。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到一个观点:“双减”不仅要做到“减负”,也要做到“增质”。简单来说,“加法”和“减法”一样重要。


  WPS图片-修改尺寸(11).jpg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显示,我国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

  过重的作业负担缩减了孩子们的空闲时间,也缩减了孩子们的睡眠时间。而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正是此次“双减”的工作原则之一。

  “双减”政策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其中更是详细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对于过去那些常见的“机械类”作业,也做出了明确规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作业“减负”并不意味着学习质量的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应在一遍又一遍的枯燥作业中反复比对,而应在课堂上、在校园内就能得到保证。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这是“双减”政策中重要的一环。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便是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掌舵者是教师。“双减”政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宁乡市老粮仓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吴卫卫表示:“‘双减’,将促进教师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双减’能促使教师去深钻教材教法,精心设计教案与作业,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精讲精练,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使学生一课一得,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45分钟的课堂里,教师必须将知识讲好讲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个人魅力,是教学成果最直接的成因。这些,不仅需要制度约束、绩效考评,更需要教师个人从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层面予以升华。让原来学生做10道题能明白的知识点,现在通过加强教研,少做几道题也能实现。

  在学校层面来说,给予教师最大的支持便是保障好的教学环境。因此,学校应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师评价。并且要助力教师队伍提升观念,提高水平,升华师德师风。从而让教师队伍走向更高素质、更专业化的方向。

  优质的课堂,还需在校际之间得到均衡。

  “双减”政策中提出:“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8月17日,在《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提出: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在区域内流动;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更多的老师跨校、跨学区流动,辐射优质教育服务。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很多区经过暑期的准备,很多的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进行了区域内的合理的流动,到新的岗位。新学期您的孩子不管是在哪个学校,都能见到更多优秀的老师,提供给孩子更优质的课程和教育服务。”

  更高一级的资源调度,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再局限于某个学校内,优质教育服务的辐射作用,让课堂教学质量在整体规划下将再上一个台阶。


  WPS图片-修改尺寸.jpg

  五花八门的校外培训层出不穷,扰乱了家长的心,也扰乱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校外培训机构“考高分”“考名校”“大家都在补”的舆论氛围下,学生们和家长们不由自主地背负了一层压力,节假日、寒暑假、甚至周一至周五的晚上,都有补习,补了一门还有一门。

  对此,“双减”政策明确表示:“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在其中详细规定:“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但许多家长依然对此感到困惑,万一学生课堂上没学懂,不去校外培训该去哪里?

  基础教育不是生意,是国家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能让资本肆意横行。教育的主阵地从来都是学校,课内课外学校都应做好遵循教育规律的整体规划。

  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下,课堂上的教学并不仅仅等同于学校的全部。在课后服务方面,学校也要担起责任。“双减”明确指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学校更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2021年6月,株洲市入选教育部遴选确定的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2019年,在天元区试点的基础上,株洲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精心设计“1+X”课后服务项目,“1”是每天拿出1个课时进行作业辅导,是规定动作,是基本要求;“X”是其他课时进行音体美及各类社团活动,是自选动作,是自主安排。

  教师精细的课后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当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当天的作业内容。相比社会机构提供的课外培训,校内课后服务师资队伍更专业,尤其是,作为学生平时的老师,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这种课后指导,既可以及时解决当天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及时完成当天布置的适量作业,还可以避免家长的不必要的焦虑。而学校精心设计的各类艺体、拓展、活动、科技等课程和社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支撑,随着课后服务的有序推进,随着学生的深度参与,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勇所说:“如果说,学校课程育人体系以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着力提高国家规定的必修基础课程实施质量的话,那么,学校课后育人体系则应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学习需求,满足学生‘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这两个体系,一个致力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基础,一个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育。”

  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无论课内课外,主阵地永远都是学校。


    WPS图片-修改尺寸sf.jpg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你怎么才考95分?95分在班上排第几呀?”

  ……

  这些简简单单的话语似乎成了家长焦虑的魔咒。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还是选拔型社会,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通道,也是多数人改变命运的阶梯。对家庭、对社会来说,更多看的是教育的结果。在考试型的体制和全社会的观念下, “以分数论英雄”的倾向依然明显,这也使得家长对那些考卷上的数字格外敏感。逐渐地,家长认定自己孩子是否优秀全凭考试分数。只看单一的指标,只盯着唯一的“智”,焦虑不可避免地会一直围绕着家长。

  显然,“唯分数论”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从教育规律来说,必须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评价学生,本应当从多种角度,多维数据。“家长要把关注孩子的成绩,转移到关注孩子全方面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丹教授在接受东方网专访时强调。

  那么,如何扭转这种现象?从评价入手。“双减”政策指出:“深化高中招生改革。”文件详细指出:“各地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如何实现评价与现状合理衔接,需要从评价体系做好加法。只有在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等各个制度上进行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家长的问题。

  以学生为例,学科成绩好不好一直是人们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最直观数据,如同用教学成绩评价教师,用升学率评价学校。

  事实上,教师评价综合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学成绩占比很大,其他四个维度占比较低且差距不大,这样一来,对教师评价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教学成绩,也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且,教师评价注重结果性评价,轻视过程性评价,这就更容易导致以分数定乾坤。

  从教师层面来看,若要推动“双减”落地见效,必须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特征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更进一步,教育部门对于学校的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湖南省教科院发展所政策研究室主任蒋志平在采访中表示:“必须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龙头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引导各级党委和政府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特别是要发挥好招生和考试的杠杆作用,让办教育的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让受教育的按照成长规律成长。”


  WPS图片-修改尺寸sfs.jpg

  早在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此次“双减”政策也明确提出:“明确部门工作责任。”各部门需共同发力,才能让“双减”真正落地生根。

  此次政策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教育部门要抓好统筹协调;宣传、网信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机构编制部门要及时为中小学校补齐补足教师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财政、教育等部门制定学校课后服务性或代收费标准;财政部门要加强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教师绩效工资核定有关工作;民政部门要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工作和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广告、反垄断等方面监管工作;政法部门要做好相关维护和谐稳定工作;公安部门要依法加强治安管理,联动开展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和预警预防;人民银行、银保监、证监部门负责指导银行等机构做好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风险管控工作……

  另外,在家长方面也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行业,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社会环境的优化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整个社会也应当尊重教育本质,形成“双减”合力,实现整个教育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达成字面上看似简单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少校外培训”目标,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想要治标又治本,必须让“加法”和“减法”双管齐下。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