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学期,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头等大事是落实“双减”工作。自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双减”政策,人们怀着热切期盼的心理,希望政策能够切实落地,真正让教育回归本源,真正解决“剧场效应” “超前教育”“抢跑文化”,真正让教育焦虑得到根本上缓解,构建起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这说明,“双减”政策击中的是社会的沉疴积弊,是老百姓的痛点。当然,人们在期盼的同时,也有疑虑和观望。为此,湖南教育新闻网编辑部推出聚焦“双减”大型系列观察,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政策,解答人们有关疑问,助推“双减”落地。
聚焦“双减”系列观察之三:
“双减”之问:保障体系如何完善?
湖南教育新闻网 记者 余杏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细细“品味”《意见》会发现,课堂教学质量要提高,作业时长和总量要合理,课后服务水平要提高……这些也都对在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教师们“增了压”。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那么,如何在保证学生“减负”的同时,做好教师的保障工作呢?此次《意见》给出了答案。
以往说起教师,大家都会非常羡慕与向往。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教师每天都是三点半下班,有寒暑假,工作非常清闲,工资待遇好,社会地位高。
殊不知,教师的工作很繁琐,也很辛苦,课前要备课,课后要作业批改、个案辅导、家庭访问,平时还要开展师德学习、专业培训、处理突发事件等。
教育部明确规定,从今年9月1日开始,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要推行“5+2”课后服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放学时间”与“家长的下班时间”融合对接起来。
教师一般上午7点到校,家长的下班时间多数在下午5点30分,下班到学校接孩子,大概6点左右。整体算下来,教师在校的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量将更重,那么,如何灵活调节教师的时间呢?
此次《意见》明确放出了“信号”:“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班制’。”
何谓“弹性上下班制”呢?即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在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的情况下,员工可以自由灵活、自主地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以代替统一的、固定下班时间的工作制度。
这一制度非常人性化,其不仅尊重了《劳动法》赋予教师权利,而且延时服务就不是学校强加给老师的额外负担,而是教师8小时工作制之内的事情,学校就会对延时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也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延时服务的规范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
随着“双减”逐步落地,在校教师的工作量将显著增加,尤其是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那么,如何平衡工作量与福利待遇之间的矛盾呢?
此次《意见》提出了“解法”: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简而言之,就是让教师“劳有所得”。
课后服务并非是义务教育,教师的课后服务时间应该与课堂教学相区别。教师付出相应的劳动,应该获得相应报酬,单纯的道德绑架并不能使教师提升工作效率。
学校可对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长、工作质量进行绩效考核,按照阶梯式薪酬制度,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薪酬补贴,同时在职称评聘、表彰奖励中给予激励。
比如北京市利用积分制作为考核和补贴发放的依据;株洲市收取适量的课后服务费用,主要是用于支付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额外工作报酬和开展服务的各类设施耗材等。
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更积极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来。
如何评价一位教师是否合格呢?第一个冲进公众脑海的答案就是分数。
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大多单纯以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高低评价教师的工作成效。教师评价只看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至于成绩是如何获取的,是否存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则不在评价之列。
此次《意见》明确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也指出,要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学生工作、科研和荣誉5个方面完整构建了教师评价体系,并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每个人对好教师的概念和看法都不同,但是好老师一定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好的师德修养,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有专业特长,工作业绩较好。
学校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是结果评价,一锤定音,它只会让教师把目光集中到做题上,想方设法、投入更多的精力为学生开展各种训练,学生最终难以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走出来。
学校要将评价机制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过程中去,通过听课、交流、查看、走访等多种形式,真正掌握每一位教师实际的教学状况,切实做好教师的过程性评价,降低教学成绩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将教师从“唯分数论”里面剥离出来。
课后服务的实行者一定要在校教师吗?不一定!
《意见》中提到了“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
退休教师可作为其中一大“助力”,他们在教育界“摸爬滚打”多年,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也有较充裕的时间。同时,学校还可鼓励师范类学生实习、志愿者等参与课后服务,为其提供实习机会,实现一举多得。
此外,学校还可通过政府购买方式适当引入专业机构。比如,上海市暑期服务中教育企业和培训机构志愿免费提供课程,使得其课程获得官方认可和新课程试点,效果好的课程会被纳入政府购买的清单,此举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次“双减”直击痛点:把学生负担减下去,把学习主阵地还给学校,把课堂还给教师。
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减负助力下,相信教师们将真正回归本职工作,潜心教书,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静待花开。家长们也将从孩子的教育中抽出身来,去做其他更多需要做的事情,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