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先声观察】一项学生满意度达97.5%的改革

2021-07-26 14:31:00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湖南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莫蓉 胡伟 记者 阳锡叶

  面对学制短、课程多,临床学习不扎实、技能训练不足等现实问题,医学专科类院校如何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为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医卫人才?

  2018年,湖南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开展“1+1+1”人才培养模式试点,3年来改革成效明显,首批试点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满意度高达97.5%,创新性地走出了一条医教协同育人的路子。

  

  01

  从校园到医院 院校合作开启医学职教新模式

  传统的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2+1”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学校完成公共、专业课学习,第三学年实习。从2018年下学期开始,益阳医专开始试点推行“1+1+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学年在校完成公共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后,第二学年即下沉到教学医院学习专业课程,第三学年实习。通过校院合作、医教协同,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刚推行此项改革时,阻力很大。“教学医院不想合作,医生不愿带学生,学生不肯离开校园,家长更不理解。”副校长姚腊初至今仍记得试点工作推广之初的艰难。一次,10多位家长跑到学校大闹,怎么也不愿将孩子送去教学医院。学校领导将家长请到会议室,详细解读了医教协同发展的政策文件,又拍着胸脯作了保证,这才让家长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综合考量之后,该校将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桃江县中医院和学校附属医院定为首批试点办学的教学医院,指导各教学医院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开展教室、宿舍和实训室建设,班主任、任课老师选用,教学实施、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

  为满足学校提出的办学条件,桃江县中医院将行政楼整体腾出作为教室,把最大的会议室作改造成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医院书记、院长和所有行政人员拎包办公,足足过了4个多月没有办公室的日子。

  从第一年的211名学生到第三年的656名学生,从3所教学医院到10所教学医院——试点3年来,益阳医专 “1+1+1”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医学生和教学医院的认可。首批试点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满意度高达97.5%。

  各教学医院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纷纷加大投入,用于教学基本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仅石门县人民医院在教学方面的投入就超1亿元。省内常德、株洲、怀化等地市的医院也主动向学校伸出橄榄枝,寻求院校合作机会。


  02

  从教室到病房 医教协同培养实用型人才

  在石门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康复医学科主任唐植纲正在查房,他请一位肩周炎患者患者自述症状,同时向旁听的益阳医专2019级基层医卫班学生讲解医学知识。

  “我们现在采取的是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一方面,通过输液消除局部炎症,同时,用康复治疗手段帮助患者肩膀前侧肌肉拉伸。”唐植纲一边演示拉伸手法,一边向学生介绍,“有些医院对肩周炎采取了麻醉下拉伸的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有神经损伤的风险。”“肩周炎要注重保暖,单侧手臂疼痛,可选择在另一侧手臂输液。”

  实践中遇到的病例和书本上的往往千差万别,唐植纲每次讲完课本知识点后,他总会结合临床经验和行业前沿知识,给孩子们挑出一些重点。

  这样的小组实践课堂教学,是益阳医专各教学医院的常态。为将临床真实情境融入医卫人才培养过程,各教学医院均推行“床边”教学,学生半天学理论知识,半天分小组进病房看真实病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我们在角色的轮转中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且能在日常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学生张泽帆说。这种“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颇为受益,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技能竞赛中,试点班级的学生总是大显身手,多次闯入省赛并获奖。

  教学医院实施的是“双导师”制度,即每一位学生不仅有一对一的专业指导教师,还有一对一的思政教师,确保医学技术与人文教育同步推进,为基层培养更有“温度”的医学生。老师给病例,自己找患者问诊,参考书本知识,各个科室来回跑,把一个病情弄懂……回想到教学医院以来的学习生活,学生田佳易感觉忙碌又充实。

  “跟病人的细致、耐心沟通非常重要”“医生手里握着的是病人的健康甚至性命,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何其重也!”与病人朝夕相处,田佳易感觉,对于基层医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而在实践中接受到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比课本上的更有力量。


  03

  从实践到课本 临教互动助推教育提质

  “建议调整预防医学、中医学的课程比重”“要加大传染病学的课时分量”……不久前,益阳医专在石门县人民医院举办2021年“1+1+1”人才培养教学研讨会,各教学医院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建议、出对策,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提出建议—专家认证—修订方案—组织实施。2018年至今,益阳医专通过教学研讨会等形式,不断吸纳教学医院反馈的意见,邀请行业内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力求培养出更符合基层医疗单位需求的毕业生。“医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校教育的不足有哪些,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医院最有发言权。”学校教务处处长傅学红说。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掌握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全科医生理念,才能更适应基层医生的职业定位。”针对这一建议,临床医学系将《全科医学概论》一书纳入学习教材。“病理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要进一步强化。”针对这一建议,学校将病理学由原来的62课时,调整为72课时。

  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生胡雪元已连续担任三届带教老师,她明显感觉到,随着临教互动的不断深入,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等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

  在医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同时,学校也会组织经验丰富的理论课教师送教上门,为带教老师解疑释惑。各系部教研室还会同步建立微信群,与教学医院保持学习互动。

  “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啊!”桃江县中医院康复科主任昌凌云说,在承担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医生们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科室的口碑显著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的协同发展。由于理论基础扎实,在上一轮的职称评聘中,康复科参评人员全部晋级。

  “医学教育涉及医疗卫生和教育两个关键民生问题,改革关联性、互动性强,实践证明,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强调医教协同。”益阳医专校长周志宏表示,2021年,学校将继续拓展试点范围,对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护理5个专业17个建制班级实施“1+1+1”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热稿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