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不走的妈”

2018-08-27 16:59:52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本刊记者 陈文静 吴秀娟 刘秋泉) “山区村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效、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甚至失学等问题。”在乡村教育摸爬滚打多年的王怀军知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成为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社会问题。如何让留守儿童拥有温暖人心的精神家园?王怀军开始了自己的尝试与探索。

  

村民的“账房先生”

  陈威(4000元):2003年8月23日,学费1100元,生活费300元;

  覃正新(4469元):2005年2月,交电费50元,爷爷买化肥100元;

  陈洋(1400元):2010年11月11日,30元,白网球鞋;

  ……

  王怀军的家中有一摞早已发黄的记账本。随手抽出其中的一本,看到的就是这些流水账。这些账目详细记录了学生的教育、生活开支,细化到每一笔钱的支出内容与时间。

  “我当了25年的账房先生呢。”王怀军笑着说,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越来越多的乡亲选择了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在了家里。许多父母外出时把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留在老人手里,钱却常常被稀里糊涂挪作他用甚至丢失,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她是雁池乡本地人,乡亲们对她知根知底,有家长干脆就把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都委托她保管。管账了,就得管事。什么时候孩子要给零花钱了,什么时候该添衣服鞋袜了,甚至孩子家里的老人要买化肥、要送人情了,都从她的账本上开支。

  13个账本!这些看似与教师职业毫不相干的流水账,实际上是乡村教师王怀军职业生涯里不忍推卸、不敢放手的责任。

  “山区村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效、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甚至失学等问题。”当了多年的“账房先生”,王怀军对留守儿童这个词有着深刻的认识。

  2008年,王怀军调任苏市完小校长。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全校160名学生中有82名是留守儿童。“一定要为留守孩子做点什么!”这个声音再次在王怀军的耳边响起。

  说做就做。一个星期后,学校组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亲情QQ视频通话,让孩子们每月与父母沟通交流一次;设立“知心话”信箱,让孩子每月和老师书面交流一次;组织生日聚会,给当月生日的孩子过一次集体生日;组建兴趣小组、传唱革命歌曲、诵读中外经典,指导孩子们整理内务、洗衣做饭……“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另一个家,让孩子们心门洞开,不再孤单。

  “‘留守儿童之家’刚开始只有32人,最多时有185人……”随着这个“家庭”越来越大,王怀军感到,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一个人的力量甚至一所学校的力量,不过是杯水车薪。

 

举起“爱心妈妈联盟”旗帜

  “要真正让山里的孩子都有‘不走的妈’,就必须动员各方的力量,形成合力。”王怀军举起了“爱心妈妈联盟”这面旗帜。

  谁来当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她首先把目光瞄准了本校的所有班主任。

  王怀军召开全校的班主任工作会议,并在“班主任职责”中专门增加一条:要关注留守学生,当好山里孩子“不走的妈”。

  第一天,全校6个班的班主任就加入了“爱心妈妈联盟”,承担起“妈妈老师”的职责,第一批领养留守儿童30多名。

  一星期后,全校12位女老师全部成了“爱心妈妈”,学校80多名留守儿童全部与“爱心妈妈”结对。

  教导主任陈艳艳也是一名“爱心妈妈”。她告诉记者,虽然“爱心妈妈联盟”是一项公益活动,但学校对“爱心妈妈”的工作职责有着明确的要求: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以上,每月去家访一次,每月与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一次,每学期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通电话一次以上。

  “留守儿童中有很多孩子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他们有的不会洗澡,‘爱心妈妈’就帮着洗;有的半夜尿床了,‘爱心妈妈’连夜将洗了的床单烘干,或拿自己的床单替换;有的生病了,‘爱心妈妈’送他去医院看病,整夜陪伴。熬药、洗尿裤、擦鼻涕等事情在参加工作以前我从来没干过,现在却习以为常了。”说起当“爱心妈妈”的经历,少先队辅导员刘静感受很深。

  其实,在“爱心妈妈联盟”里的“妈妈”们,有许多像刘静这样的未婚女孩,其中不少是远道而来的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大多不是本地人,工作之余难免感到孤独与失落。走进了‘爱心妈妈联盟’,她们在关爱山区留守儿童的同时,也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王怀军十分欣慰。

  事实上,在很多特岗教师看来,王怀军虽然是校长,但更像母亲。

  “每次有新来的特岗教师,王校长总是自己专程去接。周末,学校食堂不开餐,她就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吃饭;哪个老师缺什么生活用品,她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置办好;哪个老师恋爱了,总是先和‘妈妈校长’说说悄悄话;哪个女老师怀孕了,她就宰了自家的老母鸡,炖好后送去……”说起与王怀军相处的点点滴滴,不少特岗教师深情地说,“是王校长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要如何当好一名‘爱心妈妈’。”

  看到“爱心妈妈联盟”搞得风生水起,学校的男老师们也闲不住了,“吃醋”了。他们打趣说:“王校长,你们有‘爱心妈妈联盟’,我们是不是也组建个‘爱心爸爸联盟’?”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体现的却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氛围,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主人翁意识。虽然“爱心爸爸联盟”没有组建,但男老师们早已紧密配合“爱心妈妈联盟”,齐心协力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

 

为留守儿童“喊破嗓子”

  “爱心妈妈联盟”的成立,引起了常德市妇联、石门县妇联等组织的高度重视。2018年5月3日,两级妇联组织专门前往苏市完小调研,并送去20个“小恩机器人”。

  “爱心妈妈联盟”还吸引了众多的志愿者。2015年冬,石门县举办“荷花品质,梅花精神”演讲比赛,一位乡镇小学教师题为“深山寒梅发幽香”的演讲博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演讲者徐杨就是王怀军精心打造的“爱心妈妈联盟”中一名出色的志愿者。当地群众伍红霞听说了“爱心妈妈联盟”后,专门到学校与特困生王依岚结对,并送来学习生活用品。

  “如今,苏市完小已初步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帮助留守儿童形成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的品格,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现在,在外打工的家长能安心赚钱了,老人也减轻了照顾孙辈的负担。孩子们在学校学得认真,也玩得开心。”王怀军说。

  “爱心妈妈联盟”的做法,在全县所有学校辐射开来——

  借着教书育人巡回演讲的机会,王怀军着力宣传留守儿童学习的艰难和老师应尽的职责,引起了石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一个由王怀军发起、由县教育局、民政局推动的“关注留守学生,不让一个留守学生失学”的专项行动在全县推开。

  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成为王怀军的忠实粉丝。“爱心妈妈联盟”不断壮大,全县1万多名父母不在身边的山里学生都有了“不走的妈”。留守女孩覃婷、孤儿邹凤、穷娃吴远明、吴杰……这些曾随王怀军居住,并经她精心呵护的学生纷纷走出大山,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今年,王怀军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王怀军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让留守儿童保护更加精准……”今年“两会”期间,王怀军再次为留守儿童发声。

  “不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还是肩负着职责与使命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怀军始终为乡村的教育事业不断奔走,诠释着人间的大爱与担当。”石门县教育局局长廖琪宁说。

  从“一个都不能少”到“让山里的孩子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再到“让贫困山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35年来,王怀军的教育梦想其实很简单:让山区孩子都能“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

热稿排行

Baidu
map